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丰车之论 (第1/1页)
55 封宁死后的一月,我撕了太傅的藏书,也换着法教陪侍的婢子打扮。太傅压着火,白须整日翘老高,鹄遮便每日不敢抬头,只战战兢兢地抱着书念。司季落到了二皇子那儿,想后面的加价也该是鹄远出。 谢晤来太学时,我正和今日陪侍的婢子春萤翻红绳。这宫里就未有丑貌,春萤正十五六,乃春华之时,素手挽红绳,垂眸谨首,如一湾沉湖——能被我容忍着心声的人总要有一些过得去的地方。 我用食指勾住春萤指尖的两根红绳,交叉,翻转,勾直。太傅权当作没见到,冷着脸在台上继续讲学。鹄遮躲在书后,偶尔望我们这儿瞥,羡慕得厉害。他的书童乃王家侄,见状狠狠地往他额上敲了一下,惊得鹄遮不得不长跪,继续老实听学。 谢晤入堂。 王家太傅停了讲学,王家书童也不由得望向入堂的谢家士。三皇子或有所觉,也收了贯来的样儿,肃颜直身。 谢晤合礼,淡淡:“翰林编修谢晤奉圣旨来太学,观学、侍讲。” 除我以外,这太学里一圈人不由屏息,因现下翰林里为太子讲学的侍学学士、侍讲学士只有各一人,这二人都陪当今圣上曾为太子时往太学。侍学学士、侍讲学士余下的各一位置空闲多年,对其空闲之意,这朝野上下也心知肚明。 现下,王家的太学里,谢家来的翰林编修奉旨观学。 我看春萤屏息得脸都白了,也开口:“到你了,春萤,快些,本宫举着也累。” 还在想着事的太傅豁然看我,振尺,骂道:“荒唐,荒唐啊,当年圣上以及冠气盛拒我王家琅琊子,现下竟如此,甚荒唐!”他气得拂袖,弃简离席。 56 鹄遮想太傅放简,脑子里又过了一遍谢晤此来的暗意,他也不算多高兴,站起身想追王太傅。 我说:“三哥,这太学还有半个时辰才放,怎么,你要早退?” “先生都被你气走了,”他回头看我,却是没有责怪的语气,“这太学还怎么上?” 春萤正在勾我手指上的红绳,她见我抬眸看鹄遮,便知趣地低头退下。我把腕上的红绳一卷,也从跪垫上起身。“谢大人不是还在?且让他来讲讲这《丰车》,让本宫听听谢大人的五行之见。”我对堂上的谢晤道。 鹄遮的王家书童暗中拉住鹄遮,这书童是敬王太傅的,可他不明白鹄遮对王太傅的看法。鹄遮用余光看了眼书童,重新看我和谢晤。他坐回,说:“谢大人,我们已讲至——” “本宫有一问,且问谢大人。”我说,“四时有常,五行相生,仁义之君可治仁义之世耶?” 谢晤本还在堂上看王太傅所掷的简,闻言蹙眉。“这四时五行乃天理,怎陡然转至仁义治世?”他想。他盯着太傅的简,琢磨着道:“四时尊五行,乃阴阳之说,以晤之见,人观理、证理、按理,假物、假时、假人,可治世。” 鹄遮也没说好坏,却拧眉,不作声。他是在思考的,可他的书童却开口:“天地人,本为一体,仁便是天,外物不过是旁道。” 谢晤看我。 我扯手腕上的红绳,说:“满口仁义,却不见本心。” “你!”王家侄看我,对上我眼神后又不由得一抖。 鹄遮挡住他,也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为谢大人言之理?” 我冷笑一下,红绳被我绷直。“《丰车》竟是言君臣之道?”我说,“这农桑渔之术,也为君臣之道,本宫倒是不知这地里长的六谷竟是听人命令生长着的?” 书童又想说什么,却是看到鹄遮的眼神,抿唇不语。 谢晤叹气:“四时不为人命令的,各自有其生长之理,琢磨生长规律,农者自是可以丰收。” “四时按理,以理丰收,”我淡淡,“仁义与否便无关?” 谢晤隐约猜到我的意思。 红绳被我扯断,扔在桌上。 “本宫不信这些,谢大人,”我看堂上的谢晤,“天地各有时,人各为己、却说仁义,如是,这天下有何可信,又有何不可为?” 鹄遮:“六妹,人性本善。” 我推桌,冷笑:“这话你摸着心口,再说一次?” 桌和红绳一并摔落地上。 我道:“本宫只图自个快活——” “够了,”谢晤也动怒,说,“六殿下,这就是你学书以来学到的?” 我站到倒在地上的桌子上,和桌一并摇摇颤颤,恰和谢晤平视。 “好啊,那先生告诉本宫,本宫该信什么?信天地会仁义,信这世上有无由来的大善人,信遵循这些便能治世?”我笑。 鹄遮被我的行为动作震住,也不敢说话了。 谢晤看我,他软了心:“阿——”迟 “说啊,本宫该信什么?”我打断他,厉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