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娴贵之女 (第1/1页)
53 我要离开时,大皇子的生母娴贵妃欲求见,被父皇拒了。桌后的帝王挥手,道:“这大冬天夜里,有什么好见的?不见。”他起身,揉揉眉心。和总管又问是否要命人侍寝。 帝王看看这书房里的一圈人,笑骂一句:“和顺,朕今儿高兴,下个工,便不要人扰了,和顺,陪小六和人说说话去。”他也没有遮掩,对娴贵妃所来之事心知肚明,明白这事若是帝王直接听着是不太好收尾的,便叫和总管与我一同去见娴贵妃。 和总管弯腰低头,拈着指,对我笑,引我出去。他想我有没有听懂帝王的意思,我在想要不要去装傻卖疯。 各怀心事,我和和总管出了书房。 娴贵妃乃荆楚华氏,昔年华氏距江王南,先帝渡江前,华氏也曾是一方显赫。我见到娴贵妃,她正撑颚倚栏,一双杏眼凝视着灯下黄雪,配那身杏白红襟的绒衣,仿若早春的杏。她见我,便站直,噙笑:“原是六公主,又来扰你父皇,真是小孩子性。” 和总管说帝王已经睡去,不在此。娴贵妃眨眼,她微扬首,往还亮着光的御书房瞥了一眼,也不说什么其他,走向我,弯腰欲执我手。 我说:“娴贵妃安。” “说什么生疏话,”她笑,“皇后娘娘与妾身乃久识,六公主怎么还不去睡?”她的手偏凉,不过也是,冬日早来的杏总是会受着凉寒。 我看她:“娴贵妃。” 她想着自己手寒,怕我一皇女因此受凉发热病着,便从怀里摸出热手的暖袋,执着暖袋捂住我的手。“快些回去睡吧,”她对我笑,“六公主明儿还要去太学。” 我垂眸看她的暖袋,已是铜锡雕花的身,还套着白绒花布,是细细的针脚绣着的杏鸢。 “娴贵妃,”我任她执暖袋捂住我的手,“这汤婆子肚溜儿圆,也不知是吃了多少热水,娴贵妃这般让汤婆子吃,也不怕被烫着?” 娴贵妃神色不变,她自若捂着我手,缓声:“汤婆子也不能吃多少,六公主乃金枝玉叶,金玉良言更是要仔细着人听,你大哥听说你不来太学,可是念着妾身过来说说,这皇后娘娘也是——” 我忽然挣开她的手。杏鸢裹着肚的汤婆子摔到地上,热水四溅如被剖了五脏。 和总管吓得命人来收拾。 “华氏,”我说,“不战而降,兵败于本宫母舅,你算个什么东西,吃了本宫的鹰,还敢过来给本宫劝学?” 54 有时嗓子毁了,想予人以恐怖是不难的,嘶哑的声线本就特殊,再以古怪的平静配合,便可营造出诡怪狞和氛围。 此处与御书房也不过是几步路。和总管命人清理汤婆子,宫人们垂首屏息,这般大的声响,御书房里的灯却是黯下——帝王听着声,却是选择熄灯。 我抬眸,也见娴贵妃收回看御书房的小动作。 她止住宫人,在我的面前弯腰蹲下。杏色的绒衣绽开摆缘,为红襟守着心蕊——这武陵华氏的女子未有其父兄的武魁,却像是这宫下原就生着的红杏,杏白萼红,红枝攀红色宫墙,混如一色。 “六公主心里有气,”她伸手拾起铜锡的暖袋,“妾身也以为该生气,此事也是妾身的汤婆子太贪吃,六公主莫气,不过一只草鹰,这种小事惊着六公主母舅,实在是没有必要。” 她把汤婆子递给宫人,又看和总管:“大皇子也实在做过了些,妾身回去就好好说道他,学了这多年书,这兄友弟恭却还是不够明白的。” 娴贵妃又对我福福身子,不露齿地笑。“妾身父兄昔年江边有幸望到仙人仁慈,”她道,“方才放天堑归服天子,国师之威如是,妾身心服,六公主不往太学,得空儿时常来妾身这儿吃吃点心。” 她站直,往她的华杏殿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