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愿为你点燃心火(主班空,副钟空,温空) (第3/5页)
聆听神明之音而惨遭蒙蔽的可怜国王罢了。所有愤怒啊,仇恨啊,乃至暗中刺杀都会有那位完美的工具来替他承担。 此时的圣殿并不如往常平静,闪烁摇摆的火光汇成汹涌的暗潮,压抑着某种可怕存在的怒气将空气撕的粉碎。只因他们尊贵无比的圣子殿下竟然失踪了!在秘密搜寻了帝都几日都没有找到人后,摩拉克斯忍无可忍地掐住了那个满口胡言乱语的吟游诗人的脖子。 “你最好祈祷圣子殿下不会出事,否则等待你的就是绞刑架。” “冤枉啊教皇大人,给我天大的胆子我也不敢放走圣子殿下啊!”话虽这么说,可表情却透露出就是与我有关的戏谑。 教皇大人眼含愠怒,他一直都知晓诗人的存在,但从未将他放在眼里,连真实和虚妄都分辨不清的家伙,又能得光照拂几分? 他松开钳制诗人的手,恢复了素常的高傲与冷漠,“摇摆不定的家伙,看来你的意志也不是那么无懈可击。既然在有所怀疑的情况下还做出这样的选择,你到底是爱他?还是只想杀他呢?” 脆弱的喉腔在窒息后甫一接触到空气就被刺激得咳嗽不止,巴巴托斯忍着剧烈灼痛嘲讽反击:“哦?教皇大人嘲笑我的资本,就是凭那些囚禁的手段吗?” 摩拉克斯不为所动,对他来说此间普世的观念不过是万千理念中的一种,无法轻易撼动他的思想。 “他是一位真正的天使。”所以摩拉克斯所有的想法意志都集中于如何能留下唯一的天使,他不会去在乎外人的想法。 巴巴托斯略微震惊地睁大双眼,天使?不是恶魔吗?但他很快反应过来,好像并不在意构建了他二十年生命的信念瞬间崩塌,只是试探性地继续说:“就算是天使,他也不能传达那些只会令我们感到痛苦的神谕。不是圣殿常说‘神爱世人’吗?难道都是骗人的?” “神谕?从来都没有所谓的神谕。天使拥有全知却与普通人无异。重要的不是他会传达什么喻言,而是谁会利用他的话语和身份去做什么。”男人理性的可怕,他漠视一切除天使外迟早会消亡的人或物,包括他自己。他没再管陷入自我怀疑的吟游诗人,在接收寻找到圣子殿下的踪迹后就迅速离去了。 巴巴托斯生于贫民弃尸的荒野,长于为刺杀圣子而建的秘密组织,他的眼眸翠绿清澈,却见识过数不清的鲜血与罪恶,他见过饿到肋骨高高凸起的女人易子而食,见过纤细瘦弱的男人跪在好几条流着涎水的大狗面前敞开双腿,而远处的贵族举杯欢呼,见过远征的士兵屠戮所过的村庄,掠夺财宝,收割人命,也见过高高扬起的皮鞭下一具具伤痕累累的rou体,徭役之下垒着白骨。 在这样糟糕的时代,没有人会去思考真相究竟是什么,人类的大脑被饥饿和活命塞满,无力去思考对错。 所以当谣言流传的时候,所有的仇恨也都有了宣泄口,人们将之作为活下去的信仰,不愿承担信仰崩塌之后的溃烂。杀掉圣子!杀掉一切罪恶的源头!杀掉那个恶魔之子!他们被驱使着,走进由谣言散布者编织的谎言骗局中,以虚假的信仰做支撑,成为他人手中最锋利的刀。 巴巴托斯其实并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杀死圣子,明明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真正聆听过他的谶语。直到他像一只潜藏在黑暗中的夜莺,勒杀无数贵族政客的星铁弦散发着淡淡的微光,在一出必杀的瞬间落入了少年投来的一眼。 那是金色的天使在孤独的冷雪中向着他来时的微光,投来的疑惑的一眼,他就那样端坐在满堂的火光中,却让巴巴托斯觉得他是能为他捧来真正的雪融和黎明之人。 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巴巴托斯后来不止一次地这样想。为天使融化积雪接引天光,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 执行任务的杀手一旦犹豫就说明他再也无法完成任务了。微凉的星铁弦勒入掌心,巴巴托斯抹去血痕拨动斐林,他改变主意了,曾经的疑惑在看到圣子的一刹那有了答案,他不会杀死一个没有灵魂的懵懂少年,如果他真的是没有同情心的魔鬼,那就在他有了灵魂和情感之后永堕愧疚的深渊吧。到那时他才能毫不迟疑地杀死他。 但那都是巴巴托斯对真相还不太明晰时的想法,暗杀组织多年来的思想灌输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在得知圣子也不过是被利用的工具后他就放弃了杀死对方的想法,更何况——巴巴托斯并没有否认摩拉克斯那句“爱他”——他对圣子殿下一见钟情。像童话里每一只被剪碎翅膀的夜莺都会遇上命中注定甘愿为之歌唱的玫瑰。但他没想到的是那位看起来待圣子很不一般的教皇大人竟然从头到尾都知道所有的事,而且还没有阻止的想法!对此巴巴托斯只想以对方的方式回问他“你到底是爱那位圣子殿下呢?还是只想把他囚禁在身边呢?” 说到底不过是个极端理性又可怜的家伙罢了,杀手最能洞悉别人的心理,巴巴托斯嗤笑摩拉克斯的想法,竟然认为天使不必要依托这个世界而活,外界的任何变化都无法对其造成影响,难道他以为把人困在不变的圣殿里就是对圣子的保护? 但是,但是啊,巴巴托斯看着空无一人的大殿,他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摩拉克斯呢?在欺骗了圣子催生出情感后让人独自面对世界的真实复又绝望,明明更加残忍不是吗?这一刻巴巴托斯忽然难受得几欲要哭出声来,小夜莺用尖喙啄伤了金色玫瑰的根让它凋零枯萎,没人再听它唱歌了,他也无法再去坦然地爱那个少年了。 班尼特拉着白袍少年的手飞快地穿越人群和街道,就在刚才附近有不少人暴动起来往他们这里冲了过来,他只能拉起少年就跑。向来厄运缠身的他竟意外地好运起来,一路上畅通无阻没有发生一丁点事故,直到把人带到家里班尼特才惊觉到不可思议。他热切又小心翼翼地望着少年,难道他真的是天使? 白袍少年的兜帽在奔跑中吹落在脑后,即使跑了这么久也不见气喘和流汗,他低头看着班尼特还未松开的手,坚定无比地握着他,距离近到仿佛少年呼出的热气都要缠绕在他脸颊,继而染上和对方一样的红晕。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和他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却没有因他的“幸运”而遭遇不幸。 班尼特是唯一的例外。 天使的果核因翠绿诗人的歌声打开一丝缝隙,受诗人的嘱托隐匿气息走出圣殿,随后却被现实生硬撬开裸露的灵魂加以碾碎,在荒诞又残忍的真相面前嘶声叫喊。离开圣殿后的三天里如巴巴托斯所想的那般堕入愧疚的深渊。 第一天他看到年迈的锅炉工人扬起铁锹将煤炭铲进焚烧炉后自己也跌了进去,被勒令除非钟声敲响十三下否则不能休息而活活累死,天使不顾飞溅的火星伸手去捞工人的身体,炉心却突然爆炸产生大量膨胀的气流将他吹飞了出去,只剩工人的灵魂还在原地于烈火中继续扬起铁锹,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死去。 第二天他看到远渡归来的轮船从覆盖了黑色油膜的海面停靠在码头,蒸汽刺耳的尖叫声中被皮鞭驱赶出许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