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75 兵不如匪 (二合一) (第2/2页)
瑾、陈梧等人为监军。 三位勳戚,两位都督,一位阁部高官,再加上曹吉祥等数位知名太监,用後世的话来形容,堪称大明的“全明星”阵容。 真到了这一步,局势就彻底脱离了沈忆宸的掌控! “喜公公怎麽说?” 沈忆宸面sE凝重朝着武锐追问了一句,某种意义上监军才是真正的钦差大臣,权限是要超过自己这个提督军务。 万一喜宁被福建局势给吓住,直接上疏朝廷请求支援的话,自己就真的要“出师未捷身先Si”了! “喜公公在府衙发了一通火,令属下来通知提督赶回去商议。” 这就是为什麽,武锐等人会急切赶往西湖雅集,因为他们很清楚喜宁手中的权力,更清楚太监X格的偏执,怠慢不得。 “我知道了。” 沈忆宸点了点头,发火总b惊慌畏惧强。 看来喜宁常年镇守边关监军,见识过战场硝烟,不是什麽遇事慌乱的软蛋。 骑上武锐带过来的高头大马,沈忆宸连招呼都来不及跟徐东海,便率人先行一步赶往了杭州府衙。 此时的喜宁已经换上了绯红蟒袍,高坐在府衙的中堂上座,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的太监身份,放在一般百姓眼中,定会认为这是哪个朝廷高官重臣,气势威仪无b。 见到沈忆宸到来,还没等对方行礼,喜宁便语气Y冷的问道:“沈提督不知大清早的前往了何处?” 看着喜宁这副兴师问罪的模样,沈忆宸拱手赔笑道:“抱歉喜公公,下官恰好听闻杭州府召开了西湖雅集,便过去看了看。” “沈提督肩负陛下重托,可不能因小失大。” 换做一般文臣提督跑去参加什麽雅集,喜宁估计要忍不住发难了。 毕竟这次出镇福建平叛,可不仅仅是为了那一份功劳,更多是要早日回京在皇帝面前站稳脚跟。 出镇越久,喜宁就越担心王振会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断了自己回京之路。 “喜公公告诫的是,下官会牢记。” 对於跟太监如何相处,沈忆宸算是非常有经验,只要不关乎到原则利益,该给的面子一定要给他们。 生理上的缺陷,让绝大多数太监心理,b常人要更加的敏感极端。 得罪会被无限放大,给人一种睚眦必报的印象。同样客套尊重也会被适当放大,以获取那心理上平等的安慰。 果然看到沈忆宸态度恭谨,喜宁脸上神情好了许多,点点头道:“咱家知道以沈提督三元及第的才华,定然有着文人风雅,参与西湖雅集在情理之中。” “可如今福建局势突变紧急,吾等领命出镇地方,万一出现纰漏陛下怪罪下来,你我皆承担不起。” “是,下官明白。” “发生何事想必沈提督回来路上已经知道,详细情况还是看看福建都指挥使邓安的公文吧。” 说罢,喜宁便从桌上把福建都指挥使送达不久的公文,递交给了沈忆宸。 接过公文,沈忆宸当即翻开审阅起来,主要内容跟路上武锐说的差不多。细微差别就在於,都指挥使邓安话里话外,暗示着整个福建的卫所T系已经崩溃。 不单单是随着重镇建宁府贡献,泉州府被围,导致的闽北、闽南指挥联络被切断。还有就是叶宗留等人的起义,让平时许多保守欺压的卫所士兵,纷纷临阵反了加入起义军的阵营。 原本福建都指挥使司卫所军加上水军,账面上有着五六万人的规模。按照明朝前中期普遍七折缩水情况,卫所实际军户大概还能有个三四万人。 现在散的散、反的反,邓安手下实际可用之兵,就剩下一两万人的样子。 相反起义军从最初的几千炉丁,发展到了接近十万人的规模,扣除一些凑数的老弱妇孺,实际壮丁至少也在五万以上。 “敌”我双方兵力差距,如今有了五倍差额,都不知道沈忆宸入闽是平叛,还是被贼军给反包围。 “看到了吗?福建都指挥使邓安跟布政使张琛欺上瞒下,福建布政司根本就无军可提督!” 话音落下,喜宁带着怒意一巴掌拍在桌案上,把还在思索公文内容的沈忆宸,都给吓了一跳。 这也是为什麽,喜宁面对沈忆宸参加西湖雅集,一桩实则无关紧要的小事,会如此不满的原因。 除了王振带来的紧迫感,还有就是被福建布政司的现状给气到了。 要知道喜宁常年在九边地区担任镇守太监,边疆军镇面对蒙古铁骑的压力,整个卫所T系依旧保持着相对完整的规格,并没有大范围的崩坏。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福建地区的都指挥使司,实际情况会糜烂成这个样子,兵还不如匪的规模! 早知是这麽个情况,就不会两个“光杆司令”千里迢迢出镇福建,当禀告皇帝派遣京营大军征讨。 再不济,也得提督浙江、江西等相邻省份卫所军队,光靠福建这麽点人能平个P叛! 相b较喜宁的愤怒,沈忆宸终於明白了,为何历史上监察御史丁瑄,以及接任的佥都御史张楷会平叛失败。b迫皇帝朱祁镇派遣“全明星”阵容,率领京营和江浙兵四万,还配备了神机铳、Pa0火器等装备入闽。 原因不仅仅是添油战术,还有地方官府吃空饷导致瞒报严重,压根就没这个实力去围剿平叛,反而一步步让起义军做大。 1 发泄完心中怒火後,喜宁开口问道:“沈提督,此事你觉得该如何处理?” “一切照旧!” 没有过多思考,沈忆宸便给出了回答。 原因很简单,当初是自己当着皇帝与群臣的面,立下军令状不需要朝廷派遣大军征讨,还求得了朝廷对叛军罕见的“仁慈”。 现在要是把情况上奏,就等同於承认自己无能,没办法依靠提督福建军务平叛。 皇帝问责沈忆宸无所谓,可公文中这已达到接近十万规模的“贼军”,换做其他人领军平叛,刀下能留几条活命? 历史上整个东南起义,直接伤亡者高达三十万之多,间接逃难Si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前面还在西湖雅集上,高谈圣人之道拯救苍生,现在这道题目就摆在了沈忆宸的面前,该如何选择岂能有悬念? 不管会面临怎样的艰难困境,自己既然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就当力挽狂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