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勳戚_394 入阁拜相 (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94 入阁拜相 (二合一) (第2/2页)

心他难以担此重任。”

    胡濙这话说出来,赢得了许多官员的暗暗点头。

    二十出头的年纪能身穿绯袍,成为六部大臣之一,已然是年少居高位。

    现在还入阁参预机务,加之沈忆宸本身就有东阁大学士的头衔,意味着是实打实的阁老。

    二十二岁权倾朝野,来日如何不敢想象!

    “臣附议大宗伯,阁臣手握票拟重权,沈侍郎还掌控军权,实非治国之道!”

    左都御史王文同步站了出来反对,并且他话说的要更直接,阁部一T加上军权,这是要培养出来一个未来权臣吗?

    这种联合反对的场面,自然不可能少了贺平彦。他早上因避让问题,被沈忆宸给狠狠压了一头,如果此子入阁参预机务,那日後岂能自己容身之地?

    “沈侍郎当初无召领军赴京,已然有谋逆嫌疑,後续更是置太上皇於敌营不顾,堪称为乱臣贼子都不为过,还请陛下三思!”

    贺平彦这番话出来,效果简直b于谦呵斥石亨严重的多,简直称得上是杀人诛心,想顺势把沈忆宸给打上乱臣贼子的标签,瞬间引爆了大殿内外群臣议论。

    “沈忆宸置太上皇於敌营不顾,还有这回事?”

    “不至於吧,再怎麽说太上皇都对沈侍郎有恩,还钦点为三元及第,做人岂能恩将仇报到这种地步?”

    “如果是真的话,这种不忠不义之人,有何颜面在朝中为官?”

    “没错,简直令人所不耻!”

    听着耳边传来的嬉笑怒骂,沈忆宸脸sE有些变了,他不知道贺平彦嘴中说的置太上皇於敌营不顾,是指和议晚上单纯的社稷对话,还是後续袭营自己抛弃了明英宗朱祁镇。

    前者的话,可能是通过杨善跟朱祁镇密旨传播出来的,要是後者那就问题大了。

    要知道明英宗朱祁镇还在北狩中,根本就无法与朝廷取得联系,更别说被贺平彦得知,那到底是谁传出来的?

    “怎麽,沈侍郎心虚了吗?”

    感受到沈忆宸神情变化,贺平彦脸上流露出一抹畅快笑容,两人交锋这麽多麽次,还是自己第一次占据上风,b迫的沈忆宸脸sE大变。

    面对贺平彦的嘲讽,沈忆宸稳了稳心神,不管袭营那夜发生的事情是否流传出来,自己都不可能承认。

    “心虚?贺少卿,要知道按照《大明律》,妄自菲薄上官该杖刑二十的。”

    “我这是妄自菲薄吗?”

    贺平彦冷笑一声,然後继续说道:“太上皇回京指日可待,本官倒很期待沈侍郎到时该如何辩解。”

    就在双方火药味越来越浓之际,一道刚毅的声音从武将队列中响起。

    “需要辩解吗?”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公子朱仪。

    只见他向前走了一步,带着一GU威压气势站在贺平彦的面前,继续说道:“夜袭蒙军大营之时,是本官率军杀进去的,我怎麽不记得贺少卿也在现场,还能得知沈侍郎弃太上皇於不顾?”

    没错,凡事是要讲证据的,当晚是成国公率军杀入敌营,当事人只有这麽几个。除非明英宗朱祁镇从漠北归来,亲口诉说沈忆宸把他抛弃在蒙军营地,否则谁能证明?

    同时朱仪站出来帮沈忆宸作证,代表着成国公府的站队,之前还一片声讨怒骂的声音,瞬间就消失无踪,这便是大明郭公的余威!

    紧接着成安候郭晟站了出来,用着警告的语气说道:“贺少卿,凡事讲究一个证据,小心祸从口出。”

    郭晟与沈忆宸并无交情,可是她的nV儿郭永馨,却欠着沈忆宸一份替翰林侍讲刘球沉冤昭雪的恩情。现在成国公府已经彻底站队沈忆宸,那麽同为勳戚武将,自然得紧紧抱团。

    否则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来日朝堂上再无勳戚武将立足之地!

    “贺少卿,慎言!”

    不仅仅是勳戚武将站了呼出来,阁臣高谷同样毅然决然的提醒贺平彦别胡说八道。

    面对这勳戚大臣联合质疑,贺平彦下意识的想要开口反驳,却话到嘴边y生生的咽了下去。他不能把背後的消息来源说出去,否则就得不偿失。

    “咳咳,贺少卿确实有些口不择言,不过年轻人嘛,终究是有些气盛的,诸位同僚不必大动g戈。”

    眼见局势有些不对劲,右都御史杨善立马站了出来,帮贺平彦打起了圆场。

    如果换作是一般时刻,沈忆宸肯定不会放过颠倒黑白,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可是自己刚刚调解了于谦跟石亨之间的冲突,要是现在又小题大做,双标的属实太过明显。

    没办法,沈忆宸只能放过这个机会,选择闭口不谈。

    “杨Ai卿说的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有些冲突属实正常,此事就不用再提了。”

    景泰帝朱祁钰顺势终结了这个话题,毕竟此事过於敏感,皇太后还在垂帘听政,再说下去影响恶劣。另外今日这场大朝会,他本以为是论功行赏群臣一片其乐融融,结果没想到争吵声不断充斥着火药味。

    就连他这个皇帝,都感觉无b头大,有些心力交瘁。

    “陛下,臣以为沈侍郎这样入阁确实不妥,要不再设立一名兵部侍郎接替沈侍郎手上事务,仅仅以加衔入阁参预机务如何?”

    始终冷眼旁观的内阁首府陈循,此刻站了出来给了个折中建议。

    明朝六部尚书分为实职跟虚职,特别到了中後期阁臣地位大增後,五品殿阁大学士官衔完全不够用,人手加封六部正二品尚书衔,这才配得上阁老的地位跟身份。

    至於内阁首辅,强势点的那更是加封“三公”或者“三孤”衔。b如张居正,直接太师兼太子太师,位极人臣!

    “本官觉得没什麽不妥,沈侍郎这些年无论是出镇地方,还是总督辽东军务,无一不是证明他乃治世之能臣。”

    “这等能臣不处理军国大事,难道让庸人上位吗?”

    礼部侍郎钱习礼,这下也是动了怒气,怎麽说与沈忆宸也有着师生名分,立下此等大功仅仅是入阁,还要剥夺兵部侍郎的权力,着实欺人太甚!

    眼看着双方又要起一轮纷争的时候,珠帘後面的孙太后发声了。

    “哀家认为陈阁老言之有理,太上皇之事不清不楚,沈侍郎暂且交出兵权为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