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40 河工勘验(二合一加长) (第3/3页)
打趣调侃的窝棚,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民力们不再惧怕沈忆宸,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惧怕其他高官,整个大明也就沈忆宸这个异类。 “东主,估计是出使太监来了。” 明朝除了官员外,太监更容易得到皇帝赐服,特别是到了後期十二监掌印太监,几乎人手一件蟒袍。 “嗯。” 沈忆宸点了点头,然後放在手中的碗筷,戴上斗笠後就走出雨棚,准备迎接出使太监。 这年头就是一物降一物,沈忆宸身为佥都御史出镇地方,山东境内官员见到他,就跟老鼠见到猫一样毫无脾气。 同样的面对河工勘验出使太监,沈忆宸这个佥都御史天然被压制,只得出雨棚主动迎接。 可是当来者逐渐走近之後,沈忆宸却意外发现对方有些眼熟,好像是在哪里见过。 “佥都御史沈忆宸,见过公公。” 沈忆宸首先拱手行礼,山东地界大半年下来,已经许久没有主动行礼过了,就连最後面见鲁王,沈忆宸也没行礼过。 1 “沈佥宪,别来无恙。” 成敬看着沈忆宸,拱手回了一礼,脸上挂着一种和善的笑容。 别来无恙? 听到这个词,沈忆宸就意识到自己没有认错,眼前这个太监确实见过。 脑海中仔细回想了一下,沈忆宸终於想起来了,两年前为了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率领应天府众世子叩阙鸣冤,最後出来颁发圣旨的太监,就是眼前这个。 他好像叫做……成敬! “成公公,久违了。” 沈忆宸脸上立马浮现出亲切的笑容,别的先不说,至少出使太监不是王振的人,就有的谈。 “两年前鄙人面见沈佥宪,曾说过来日必将平步青云,现在看来一语中的,三元及第年少居高位,俱是大明先例!” 当年成敬颁旨之後,还特意与沈忆宸客套了几句,就是看出来此子前途不可限量,想要与之交好留个人情。 1 谁能想到沈忆宸的成就,还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三元及第六元魁首,十八岁身着绯袍出镇一方,真可谓天之骄子! “成公公缪赞,在下愧不敢当。” 面对成敬,沈忆宸没用本官的称呼,对方也没用咱家的自称,双方保持着当年初次见面时候的默契,以文人身份相待。 这也是成敬跟王振最相似的一点,骨子里面想要维持着身为文人的尊严。 “是沈佥宪过谦了。” 成敬笑了笑,然後开始步入正题。 “古人云治水必躬亲,今日见到沈佥宪,鄙人才真正见识到了什麽叫做事必躬亲。” 成敬感慨了一句,这句话不是恭维沈忆宸,而是真心实意的夸赞。 可能是在京师日久,他从未见过绯袍大员如同沈忆宸这般,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冒着大雨满身泥泞的呆在河堤上。 要知道自己是突然沿着水路到来,并未通知过沿途驿站,不存在什麽事先得知演戏的可能X。 1 沈忆宸是真心实意的践行着河工大业!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 “并且出镇一方,当不负万民所期。现在山东主汛期到来,水势暴涨已经远朝警戒线,随时都有可能没过大堤决口,必须处处防守险情。” 听到沈忆宸的讲述,成敬点了点头,然後说道:“那沈佥宪可否领着鄙人,一同视察下河工?” 既然都已经来到了h河大堤,成敬身为河工勘验专使,自然得趁此机会,看看河工情况如何。 “当仁不让。” 沈忆宸二话不说,就走在前方带路,领着成敬视察河工。 成敬虽然与王振一样,骨子里面视自己为文人,但是双方还是有着很大差别。 王振文人皮,实则无文人骨,成敬阉人身,却始终秉持着文人风骨。 一生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哪怕在明代宗朱祁钰在位期间,有机会成为第二个王振,却再三推托亲属封官,不结党营私。 1 甚至景泰六年卒於内官监,明代宗都悲悼不已,遣官员护送回籍,并为其营造坟墓,参加祭葬,一时传为奇遇。 路过沈忆宸之前呆的雨棚,成敬没有继续前行,而是转身走了进去。正在吃饭的民力差役们,看到成敬走了进来,俱惶恐下跪参拜。 “诸位免礼。” 成敬摆了摆手,他之前远远就看见沈忆宸与这些官吏民夫相处的很融洽,不愿意打破这种局面。 言罢,成敬走到了沈忆宸所坐位置,上面还摆放着他放下的碗筷,以及碗中没吃完的食物。 白米饭,时令青菜,水煮J蛋,红烧羊r0U。这等饭菜水准放在百姓身上,自然称得上是美味佳肴,可是放在沈忆宸这种正四品佥都御史身上,恐怕“朴素”二字都不足以形容,得用寒碜。 可是接下来的一幕,就让成敬内心中震撼不已! 因为他看到雨棚中其他官吏民夫所吃伙食,居然跟沈忆宸的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的区别。 与民同苦一起吃的差,可以称得上是美谈,但能让河工民力们一起吃的好,所要付出的财力难度,不知要超过前者多少倍。 山东地界治水民力,能吃得上这等伙食吗? 1 带着这种震惊,成敬忍不住向着一名民夫问道:“平常尔等就吃这些吗?” “回官老爷,是的。” 普通民夫可分不清什麽麒麟服、斗牛服,他们只觉得眼前这官服图案,就跟龙袍差不多。 要不是沈忆宸这段时间与民同处,培养出他们面对高官的胆量,换做以前成敬这麽一问,恐怕得吓的说不出话来。 “除了此地,山东河工民夫俱是这般吗?” “我们都是这麽吃的,状元公从治水开始,就承诺过米面馒头管饱,每日还有r0U吃。” 听到这句回答,成敬倒x1了一口凉气,这居然是治水二十多万河工民夫的普遍伙食标准! 很多事情因小见大,对待徭役民力吃食,沈忆宸都能如此厚待重视,又怎会在河工大业上偷工减料? 看来沈忆宸上疏内容所言非虚,不仅三日封堵h河决口,并且还在山东境内筑建了一道百年河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