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37 荣辱与共 (二合一) (第1/3页)
“朱”字帅旗的明军骑兵部队,是成国公杀了个回马枪驰援吗? 毕竟明朝自朱棣後,就没有皇族领军的可能X,勳戚里面朱姓并且还掌控骑兵部队的,只有成国公朱勇一人。 可问题是鹞儿岭一战,成国公部伤亡惨重,几乎可以说是成建制崩溃。再加上联合沈忆宸的驰援军,又与瓦刺大军进行了一场大战,不经过大幅休整跟补充兵员,短时间内很难再重返战场。 “提督,是公爷来了吗?” 武锐看到那面“朱”字帅旗後,神情激动无b。 对於他而言,成国公已经不仅仅是主帅上官,更像是一种JiNg神寄托。 成国公在,明军的旗帜就不会倒下! 沈忆宸没有回答武锐的询问,之前他派信使已经明确向成国公部下达撤退命令,理论上这时候不会出现在土木堡的战场。 但这大规模的明军骑兵做不得假,只有成国公部才拥有如此兵马。 瓦刺亲卫同样发现身後出现了明国骑兵援军,主将博罗茂洛海漠北征战多年,并不是什麽没有经历过生Si危机的雏儿。 只见他临危不乱的朝着瓦刺士兵下令道:“蒙古儿郎们,明国又来了一批送Si的南蛮子,来年想要水草丰美正好缺了这上等肥料,今日就用马刀让他们有来无回!” 身为最强蒙古部族的亲卫,瓦刺士兵此刻的心态就跟主将博罗茂洛海一样,丝毫没有把明军驰援骑兵给放在眼中,相反还流露出一副狂热模样。 杀的明国蛮子越多,日後攻陷京师、逐鹿中原的阻力就越小,曾经祖宗们享受过的中原花花世界,现在也该轮到自己去好好爽一把了! “逃窜的明狗还敢回来?” “杀光他们!” “长生天保佑!”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从蒙军阵营中响起,瓦刺亲卫不愧为顶尖JiNg锐,乾净利索的完成阵型切换,分出了一部分士兵转头去迎战後方出现的明军。 “机不可失,武锐你组织兵马,击溃面前的蒙古鞑虏。” “趁他病,要他命!” 沈忆宸同样陷入了一种热血上涌的状态,哪怕再怎麽JiNg锐的部队,遇到从後方突然出现的敌军,都不可能JiNg准的完成分兵部署。 要麽就是正面阵型薄弱,要麽就是後背防卫空虚,腹背受敌乃兵家大忌之事,岂是那麽容易应对的? 自己遭遇过的困境,现在该让蒙古人嚐嚐滋味了! “是,提督!” 武锐领命之後没有二话,立马让传令兵亮出来进攻的令旗,同时嘹亮冲锋号角再次吹响。 援军的出现,不仅仅是给了沈忆宸喘息的时机,更让殿後军团士气大振! 这就是为什麽早在先秦时代,诗经就会“无衣”这样流传千年经久不衰的战歌。穿着同样甲胄的战友,拿着同样戈矛的兵器,就注定了生Si与共! “大明的勇士们,驰援的袍泽弟兄来了,该到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时候了。” “鞑虏从来都不是大明的对手,他们才是我们眼中待宰的猪羊,杀过去!” 沈忆宸声嘶力竭的呼喊着,他无b清楚击溃的机会只有一次,待也先反应过来派兵增援,连同驰援的成国公部兵马在内,都将面临寡不敌众的局面。 横刀立马,只有勇者,才配在战场上活下去! 两方士兵再次嗜血的厮杀在一起,相b较之前面对瓦刺亲卫冲锋,沈忆宸殿後骑兵只剩下苦苦支撑的份不同。 这一次,明朝骑兵已经能与蒙古骑兵战个旗鼓相当,甚至隐约中还占据着上风! 战场局势的陡然生变,让站在高处指挥的太师也先,脸sE由之前的自信从容,变得有些慎重严肃起来。 不过他依旧信任着自己的部族亲卫,哪怕明军有了驰援部队加入,数量上开始反超占据着优势,依然无法战胜蒙古真正的勇士。 论骑兵作战,长生天的子孙不输於人! “没想到成国公还有余力领军驰援,真是老而弥坚。” 太师也先打心里称赞了一句,因为早在鹞儿岭大战後,他就已经得知了成国公朱勇的伤势。这位大明国公遭逢惨败,还带伤作战打了一场,现在更是重返土木堡驰援。 老将的坚韧跟顽强,可谓在成国公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是成国公,是朱仪!” 站在也先身後的朱佶,却给出了不同答案。 虽然都是打着“朱”字主帅旗,并且站在远处也无法认清楚领兵统帅是谁。但是身为公府子弟,朱勇跟朱仪帅旗上的纹路细微区别,沈忆宸跟也先分辨不出来,朱佶怎麽可能不知? “看来兄弟情深啊……” 也先略显揶揄的回了一句,他心中不由有些好奇,如果成国公知道自己三个儿子,正处於战场的敌对面,会作何感想? “赛刊王,传令下去全军突击,攻破明军防线!” 蒙古具装骑兵被明军用步阵挡住,侧翼突袭的瓦刺亲卫现在又陷入了鏖战之中,等於说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战果。 与之对b的是明国皇帝率领的亲征军,也先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彻底击溃敌人,相b较之下沈忆宸真是一块难啃的y骨头! “我这就是杀穿明军的阵列!” 赛刊王信心满满的领命离去,在他看来明国十几万亲征军都如同土J瓦狗,不到三万的殿後军又能撑多久? 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蒙古大军压阵,让正面防守的山东、福建两卫将士压力倍增,铺开後单薄的防线缺乏足够收缩空间,一旦撑不住崩溃连後撤的余地都没有,将直接被蒙古人撕开一道口子。 “兄弟们,沈提督已经帮咱们挡住了侧翼,吾等哪怕就是战Si沙场,也不能让沈提督身後出现蒙古鞑虏!” “这几年沈提督照顾的恩情,如今到了该偿还的时候,扛住啊!” 孟大跟伍东等将领,一遍遍的鼓舞着士气。 沈忆宸出镇山东、福建这几年,对於改变感受最深的可能还不是当地百姓,而是卫所军户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