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夜戏 (第2/5页)
?” 白曜故意答非所问:“至今没有消息,不就是……” 灵遗无奈,抱着她安慰,“会没事的。不许再想他了。”他空出一手端起酒盏,小酌着道,“在幻境的那场梦里,你好像Si掉了。可我一直迟钝地没能发现,只是困惑,为何你无论飞得多高,哪怕后来成为只手遮天的政客,轻易就可以将不合心意的我罢免还乡,你总会兜兜转转地回到我身边,像个小孩子一样告诉我,你不想玩了,教我去收拾烂摊子。每次为你做那些,我都很开心,衷心的,开心你还愿依赖我,愿回到原点。但最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你的时间一直停留在孩童之际。无论如何你都会回来,只是我不愿接受的幻想。幻觉一说破就没有了,所以,我也出来了。白曜,看向未来吧。是你陷得最深,所以总能最快感知到,身边的人停在过去了。” 可是思索了半天,白曜还是说:“我不会就这么甘心接受,而是尽我所能守护身边的人,让她们保持原本的模样,也都不要Si。” “我Si的时候就不用了。最好也——不要来看我。会很惨。我只愿你记得,我是如今这样。” 白曜顿时四肢都麻遍,怔得说不出一句话。窜进院里的野猫忽地嗷嗷叫唤,她推开窗看,正盘在被打落的竹灯上,一脚一脚地将灯骨踏断,踩得稀烂。 灵遗正是清楚自己命不久矣,才执意要白曜同行北伐,好接续他未竟的事业?而那时的白曜也已足够坚韧和成熟,能够压抑私情,顾全大局,尽快做出最合宜的判断。如此他也可以无牵无挂了。呵,真是好计策。如此一来,白曜竟成了非去不可的立场。从小到大,就属灵遗有这样的本事,教她心底分明不情不愿又不服气,却认同他的想法,感到某事非做不可。 此事盘桓在心上数日,白曜终于想明白,便将僚属写好请旨北伐的表文,入g0ng呈上。臣民私下议论已久的第二次北伐终于被正式宣下。待筹备妥当,白曜便与灵遗在群臣百僚的送别中出行。小皇帝萧谨特意跑来白曜跟前,垂头扯着她的裙摆,提醒说一切小心。白曜实在讶异,还以为他一定会记恨她与灵遗,就像汉质帝不会喜欢梁冀,高贵乡公也不喜欢诸司马。但他竟舍不得她们,还说,灵遗才是他在人世间唯一的依靠。灵遗却好像见怪不怪,在西行的路上对白曜说,小皇帝骨头软,却有这般际遇里独特的聪明。人多是这样的东西。骨头y的人显得笨,因为形状已定,不可塑了。 白曜听着他的话,却像昔日在洛yAn时,望见未来一片迷茫。朝野上下,真正热心于北伐的人寥寥无几,多数人只是朴素地期望北伐能终结蔓延夏秋的g0ng廷内乱,拂去国丧的Y霾,将内忧转嫁于外。如此情形下的北伐能有什么成绩呢?早不敢指望了,只是不得不高唱着克敌制胜的口号,骗人也骗己。生在长江以南的人更恐惧只在传闻中的朔北铁骑。这场北伐,就是在恐惧与沮丧中,不得不然地降临至现实,像个寄寓甚厚的孩子,却好像什么人都对它退避三尺。 只有随行的璇玑生龙活虎的,整日闹腾,才闹得身边的人不得不有JiNg神。临行以前,璇玑的父亲还是为了她惹的事来向灵遗道歉,且他不再若即若离地中立,而是明确向灵遗表达亲善。璇玑随行,正是他主动提出,说要教她随军历练,磨一磨这孩子的心X,少些戾气。灵遗推不过终是答应,笑说他该舍不得自己的孩子。 北伐之初,齐兵并未占到任何便宜,常与叛军打得互有胜负,领土交界的数城得而复失,战线只小有推进。直到第二年夏,白曜顶着大劣的形势攻克襄城,洗雪数十年间丧失此地、被北人压着打的耻辱,对于未来的希望才仿佛回到众人眼中。这场关键的大败,也激化几位叛军将领之间由来已久的仇怨,内讧使他们溃如散沙。叛军在中原的实力顿减,几乎没有任何阻碍,白曜又继续北上,气势如虹直取许、洛间的十余城。 叛军很快重整旗鼓反攻。然而,他们想要速胜的心情太过强烈,布阵反而更乱章法。她便看准这点逐个击破。在虎牢决战之际,他们才临阵调整战术,针对白曜,但毕竟准备仓皇,留下不少破绽。恶战有来有回地打两天一夜,白曜终于还是抗住了。她就像战神一样屹立在阵间,不断为友方降下圣光,挫败敌军的冲锋。敌军的攻势却像一场盛大的飞蛾扑火,不能撼动分毫。白曜再无悬念地胜了。叛军不得不放弃洛yAn北撤,而她为此一战成名。 襄城至虎牢一路大捷,全无败绩,才令白曜重拾失落多年的信心。她好像又回到少年时,相信自己永远有充沛的JiNg力,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无论多难一定做得成。在洛yAn休整不久,她便与幕下的谋臣商讨起继续北进、直捣晋yAn的部署。筹划战事的日子过得太快,不知不觉竟又是一年秋。她原以为今年这时就能回到建康,却是Y差yAn错地重归洛yAn。洛yAn早是物是人非,一片凄凉。只有年年依稀的庭中树,天初见凉,树上的h叶,就像白发一样悄然落了。 怀生却不知趣地纠正:白发更像南方的落叶,旧叶才落,又被新叶掩了,就像白发深藏在黑发底下。洛yAn的旧叶一落,似只有枯树。 白曜轻笑,才被扰了遥远的思乡,又不得不思虑起眼前的近忧。已经前往陕城的灵遗传来令书,不许她继续北上,而是与他合兵攻取关中。驻守薄骨律的将领侯莫陈夕见六镇之乱,也激情澎湃地加以效仿,不再听蝉号令,挥师南下。这正给灵遗出兵关中、“拨乱反正”的理由。 但白曜以为此时攻取关中并非长策。蝉也并非彻底走投无路。侯莫陈夕颇有远见,与晋yAn那些只争朝夕荣华的莽夫不同。他清楚自己没有自立称王的名分,哪怕取得关中,也须扶植一傀儡魏廷。蝉转而与他合作,便是一拍即合。晋yAn的内乱才是不可多得的良机,乘胜追击将叛军一网打尽,就在当下。但若弃而取关中,反给他们留喘息的余地。到时叛军卷土重来,侯莫陈夕在蝉的助力下稳占长安,于她们便是腹背受敌。她写信与灵遗说这些,他却一句都不采纳。昨日收到他的回信,只有一些无聊至极的官话,用军法压着她执行命令,也莫要贻误战机。附寄的小札才是他亲笔书的,也语调冷淡地说,他知道她打的什么主意,但请她相信他的判断。 她相信他了,便可容许他彻底轻忽她、不听她的意见?白曜一再宽慰自己,如此不过是军中行事的常例,可还是止不住怅惘。辗转反侧了一夜,今日晨间,她终于决定公开灵遗的来信,终止北进事宜的商议。她这才知道,原来这些灵遗的旧部们,也无一例外心向他的决定。他们听命于她不过是为灵遗曾说的那句视白曜如他。不过多久,他们就改弦易辙,兴致B0B0地讨论起西征。 只有怀生看出她有心事,这会还特意来寻她喝酒。但这人也是在无趣,他只是告诉白曜,在她宣告灵遗的命令以前,他就觉往北不如往西,疑心白曜如此决定另有隐情。他的理由攻打晋yAn并无太大益处,此地为叛军驻军要塞,不如中原城邑物Ga0民丰。连克洛yAn、长安二都,也更能震慑世人。何况她们对晋yAn所知甚少,他自己也觉北上晋yAn太过草率。可细想来,这场北伐中,仓促潦草之处已不胜枚举,最后竟能打成这样。众人都无异议,他也就不多言了。 白曜轻笑着感叹:“看他们今日那见风转舵,一个个都是人JiNg。” 怀生径自举盏与她碰杯,“但若去了长安,殿下正可与丈夫相会,灵遗也在,如此岂不有趣?莫非,您就是忌惮这点,才坚持北上晋yAn,避开长安?” “你多虑了。他与灵遗早就相识。”白曜放下酒盏,不禁捏着鼻根,闭上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