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9章 流言蜚语  (第1/1页)
    大夫他年长徐玉许多,对她心中存着诸多怜惜。    王秀才家娶徐玉时,婚礼简单又仓促。    大夫心中心疼徐玉年纪小,想要将她体体面面地娶进家中,也好在继子继女面前多几分体面。    而不是简单的,把这瘦巴巴的女子直接背回家中。    这是大夫的一份真诚心意。    这份心意本无错,错在低估人心之恶。    徐玉回家那日,满村的村民围拢着看。    徐家本不想叫徐玉进家门。    奈何大夫手中拿着王秀才老娘画押的放妻书。    又见邻人指指点点。    没得奈何,才放徐玉进了门。    徐家有丁点闲钱但无底蕴。    这样不上不下的家庭,自然因为家长本身就不上不下。    他若什么都不懂,会是一个心疼女儿的愤怒父亲。    他若是什么都懂,就会明白王家根本瞧不上徐家,才会如此磋磨嫁过去的徐玉。    偏生这位徐老爷子,见识全然配不上野心。    想实现阶级跨越,却不学礼义廉耻,而尽捡着糟粕学。    不教孩子读书上进,只将家中女孩当成男丁的踏脚石。    徐家当家的老爷子抽着烟杆,坐在堂屋。    他面色铁青。    徐玉被送回了房间。    大夫想着终归要对徐玉的父亲,有个交代。    便立在堂下将王家的事情始末,一一说出。    大夫说完,便去看徐老爷子的脸色。    他讶然发现,眼前这个老人脸上没有一丝同情怜悯。    好像这出悲剧的主角不是他的女儿。    许久,堂上坐着的老者才悠悠然道:“那就是她的命。”    大夫心中都凉透。    虎豹尚不食子,今日他却在徐家见着了比虎豹豺狼更加凶狠的家人。    大夫很后悔,他转身打算带走徐玉。    走到徐玉门前,却被徐玉兄长持棍拦住。    “今日村中人都见你将我meimei送回。”    “再叫你将她带走,当我徐家是什么地方?”    大夫心中觉得荒诞,他环视徐家这平凡的院子。    这话叫旁人听了,还以为徐家是什么高门大户。    大夫这才看见,徐玉的房门上了重重锁链。    门里面传出女人猫一样细声细气的哭声。    那一日外边发生了什么,重回虎狼窝的徐玉并不知晓。    她趴在门边听着大夫与她的父兄起了争执。    她本身在王家受了磋磨,身体就差,心中焦急之际,晕倒了过去。    再醒来,房中烛火昏昏。    她近两年没见的嫂子,没好气地抬来了一碗淡淡的姜汤。    告知徐玉,大夫承诺会好生回家准备。    对应的,大夫得拿出一百五十两聘金。    和王家一样,徐家的规矩时多时少,随银钱变化而变。    这时徐玉心中才安心又忐忑。    安心家中点头,忐忑自己不值那一百五十两。    她在徐家养了几日,才能下地。    每日盼着大夫快些来,又害怕大夫不来。    徐家上下都不待见她,她便争着抢着做事。    一开始还好,她勤恳干活,笑脸讨好,家中也只冷言冷语待她。    徐玉心里难受,但有期盼便再多苦都能受。    只是才过了一月,村中便开始流传些风言风语。    有说,徐家阿玉夫丧归家,只怕有些克夫。    被大夫送回家中,也成了山野间愚夫愚妇闲来编排成磕牙的艳事。    这些徐玉都不知道,她被关在家中。    怕她出门被大夫拐走。    直到侄女徐芸摇摇晃晃,提着尿桶泼在徐玉的门前,徐玉才迟钝地知道这些事情。    她本不是个多么坚强有主见的女人。    坐在房中哭了大半夜,还是自己支着小脚,收拾了门前的脏污。    她一心想着,她要活着,等大夫来接她。    可是她还没等来大夫,先等来了更加猛烈的风暴。    江南读书圈子只有那么大。    这些互捧臭脚的文人,大多相互认识。    王秀才妻子孝期被人带走,归家过婚的事情传出。    这引发了不小的风暴。    事情通过闲人的嘴,传进了曾先生的耳朵里。    曾先生倒不是什么大人物。    他也只是秀才身,一把年纪屡考不中,他干脆换了路线。    时清流物议之风盛行,曾先生便摆出一副不屑狂生姿态。    不是我考不上,是朝纲混乱,世界不公!    他确实机智,这副模样摆出,只要开骂就有捧臭脚的。    就靠着转型,这位曾先生也算搏出了头,在圈中小有名气。    当然,口粗狂言也不是没有代价。    他心知,那些狂言说不得会被靖宁卫查户口。    在熊弼到任江南道后,着急忙慌收拾家什,跑到乡间寓居。    表面上做足了名利不如闲的姿态。    他这种糟烂玩意,在源宁屁都不算。    到了这小小的长宁村,却是姿态高得没边,唬得一群人对他的话奉为圭臬。    王秀才这事,传进他的耳朵。    大抵是被吹捧惯了,他自觉应为这些没规矩的村中愚夫愚妇做个表率。    下帖邀了徐家老爷子去饮茶。    从来只有倒贴,第一次得主动邀请的徐老爷子只觉得十分有面子。    风风光光的选了最好的衣裳穿着去。    却灰头土脸被训成败犬归家。    曾先生说,过婚之女,主其家不利,一村有过婚者,家人邻舍应各持棍石以待之。    曾先生说,徐家阿玉实是不知廉耻。    一把年纪被训斥成狗的徐家老头子,满腔暴怒全撒在了徐玉头上。    他将徐玉从房中,像是狗一样拖到院子。    当着全家人的面,狠狠的抽打。    院里栓牲口的麻绳,带着风声,抽在身上就是一指高的血印子。    徐玉在侄子、侄女冷漠的注视下,惨叫抱头躲闪。    那一日,徐玉险些被活活打死。    昏迷的她被扔进了后院的柴房。    小时候,她就住过这里,现在又回到了这里。    徐家的事情,在村中瞒不住。    曾先生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逢人便说他如何训斥教导徐家人,叫他们迷途知返。    这在村中传开后,再经由村中长舌之人嚼弄,无数恶意,朝着徐玉倾泻而来。    村中的孩子攀着围墙,朝她住的柴房扔石头。    村中妇人故意站在院墙外叫骂。    徐玉缩在堆满杂物的柴房,终日惶惶不安。    比起这些流言蜚语,她更害怕的是,一去两月,大夫毫无音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