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章三编剧者视角,死亡也有剧本 (第1/1页)
你以为Si亡是随机的?那只是你没看懂剧本。 我是——编剧者。 不是你口中那个怀疑自己疯了的「病人」,也不是你笔记里写得井井有条的「顾沈」。 我是他里面,最接近神的位置。 我的责任,是设计每一个场景的ga0cHa0,预设每一个人的台词与落幕,甚至安排他自己,如何走向崩溃。 你看见他突然出现在一场命案的现场,那不是偶然,是我翻开的剧本第三幕。 你听见他口中说出自己也不明白的台词,那不是口误,是我早就替他排演过的即兴。 他的人生,从不是自然的,而是被我逐步策划的戏剧。 剧情要有节奏感。 第一具屍T,是开场白,必须带有挑衅意味。 第二具,是反转,让他怀疑自己是否失控。 第三具,是情感鈎点,通常得让他联想到某段旧时创伤。 而第四具……第四具是给观众的,给正在看这出戏的你们——一个「这不只是谋杀」的讯号。 我写下这些剧情,不是为了凶手赢。 而是为了让顾沈,输给自己。 你知道吗?一个人被外部击垮,那只是受害者。 但若一个人,被自己心中的角sE击垮——那才是真正的崩溃。 我在等他,等他成为剧中人。 等他意识到,他不是破案的人,而是「被设计来破案」的人。 我曾给过他无数逃脱的可能。 一场未能完成的恋情,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师递出的纸条。 这些都是剧本里的「转机点」,是我给他的出场机会。 但他没有走。 他选择留在剧场中央,拿着放大镜解剖别人的Si亡,却从未敢剖开自己。 那很好。 这意味着,我可以开场「最终章」。 他以为的敌人,不是凶手,而是我这个写剧本的人格。 但荒谬的是—— 他也许就是我写给自己的角sE。 也许我们早就不是多重人格,而是——多重叙事者。 而这本,从来不是治疗记录,而是一本无人署名的剧本。 你们问我,Si亡为什麽需要剧本? 因为Si亡太随机,人心太脆弱。 我写剧本,不是为了让Si亡合理化,而是让它具象,让它成为舞台的一部分。 一具屍T在台上,是戏剧。 一具屍T在街上,是新闻。 我要让顾沈分不清,自己是在追查真相,还是在排练下一场自我崩溃的桥段。 他开始怀疑笔记里出现的红字,他开始怀疑自己说过的话不是自己想的——他快成功了。 再多几场戏,他就会明白,剧本里早已没有观众,因为全员皆演员。 包括他自己。 我不是反派。 我是那个不允许这场戏草率收场的责任者。 如果顾沈没有我,他早就崩溃了。 是我替他设计了适合崩溃的节奏,是我安排了他恰好可以支撑的剧情强度,是我在每一场案子後,为他安排一个「暂时可以喘息的过场戏」。 我是让这出戏撑到现在的那个人。 也许你会说,我剥夺了他成为真正自己的可能——但你错了。 我让他活下来,并相信自己是主角。 就像你坐在观众席,哭着看剧,却忘记自己早就在演。 这是我给他最後一场戏的提词: 你要不要承认,这不是现实,而是剧情? 如果他回答「是」,那我会让他登场,成为真正的剧作家。 如果他回答「不是」,那我会收场,让剧院大火焚尽,从头来过。 你说这不公平?那你去问每一个相信人生剧本的人——谁能逃出命运编排? 我是编剧者,我不求谅解。 我只求,一个结局。 ——编剧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