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9靖王和傅大人脸s都十分不好(剧情) (第1/2页)
“我想求你救王爷一命。” 萧朗星这话一出,夏侯檀顿时愣在原地。 夏侯檀见他目光诚恳,并没有玩笑的意思,将他扶起来:“郎君何出此言?” 萧朗星道:“殿下近日为了你的事四处奔走,不知道你是否有所耳闻?” 夏侯檀顿时戒备起来,片刻后才点点头。 “不知你是真的回心转意,想和他重新开始,还是只是利用他?” 夏侯檀心头一震,没想到萧朗星问得这样直白。 他说不清自己对赵舒珩的感情。 当年这个人伤他至深,四指被折断的痛苦如今想来仍旧心有余悸。萧贵妃给了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宫廷斗争中没有任何仁慈可言,与赵家人牵扯在一处便是将自己立于危墙之下。 他在绝望痛苦中想明白了赵舒珩为什么要和自己分手,也下定决心走出过去。 然而,照水城时,安长昕痛苦不堪、无处伸冤,身为至交好友的自己除了劝慰之外竟然毫无办法。安长昕不敢将自己被欺凌的事告诉他的父母、不敢报官、更不敢将伤痕袒露在阳光之下,他想一死了之,夏侯檀知道自己留不住这个朋友,却不能忍受暴徒逍遥法外,于是铤而走险设计了赵舒珩。 没想到从那以后,原本已经十年没有交集的两人竟然再度重逢。 而现在,赵舒珩几乎成了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萧朗星见他静默不语,再度下跪。 “王爷远离朝堂多年,既无人脉,也没有什么人情可言,你想清清白白走出这个地方,无疑是让他与靖王殿下做对。他一个毫无实权的亲王,又能有什么依仗?” 夏侯檀却不接这个话茬:“他要救我,难道我还能拦得住他?” “夏侯大人,为什么不试一试自救?”萧朗星仰头问道。 “什么意思?” “三年前,定国公府的宁世子是如何坐稳悬宸司统领的位置的,我想这件事,夏侯大人也有所耳闻。月前,傅家的少爷得罪了靖王,傅从雪挺身而出做了靖王殿下的私奴,此后平步青云,你也亲眼见到了。” 靖王对枕边人向来大方得很,这是满朝皆知的事实。 夏侯檀懂了,萧朗星想让自己效仿宁轩或者傅从雪,搞定靖王,放过舒王。 “当年靖王殿下赶尽杀绝,前朝太子和渝王一脉几乎无人生还,断头台上的鲜血到如今都洗不干净。如今,舒王府上下一共七百一十九人,府中还有两位小少爷和一位小姐,这么多年来,殿下自甘堕落、远离朝政,方能保全王府平安富贵。”萧朗星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夏侯大人,稚子无辜,求你高抬贵手,不要牵连舒王府。” 夏侯檀被这一磕震得后退了一步,萧朗星将他这几日不愿意深究的后果血淋淋地撕扯开,摊在他面前。 片刻后,他将萧朗星扶起来:“郎君来劝我,不如去劝舒王殿下,这里阴寒潮湿,还请郎君不必在我这里耽误。” 萧朗星张了张口,夏侯檀神情淡漠,他难以再劝、只能失落地告辞。 午后,狱卒偷摸递进来一瓶春药,小纸条上写了用法。 夏侯檀苦笑一声,赵舒珩拖家带口,早已不是当年的他了。 // 正月十二这一天,萧朗星去见夏侯檀这日,赵舒珩却到金霄楼赴于家大少爷于健连的宴会。 在座只有两人,于健连将赵舒珩迎入主桌,两人寒暄后落座,上菜的间隙,赵舒珩呵呵笑道:“自从于大人高升,我们可好久没有一起玩闹了,师兄连封信也不来一封,早忘了我这个师弟了吧?” “惭愧、惭愧。”于健连约莫三十多岁,年少时与赵舒珩一同拜在一位大儒门下,算得上有点交情,只是后来于衡外放到地方为官,于健连跟着父亲走了,两人便少了往来。 两人聊起年少趣事,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捧腹大笑,不一会儿便重新熟络起来。 酒过三巡,于健连见时机差不多了,悠然开口道:“说来有一桩喜事,我当年读书不成,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我那儿子却不像我,三岁识千字,八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前年、不到十岁就中了秀才,比我当年可强多了。” 赵舒珩见鱼上钩了,故作惊讶道:“如此说来,令郎当真是天赋异禀!要恭喜师兄了!” 于健连也不客气,将赵舒珩敬的酒喝了,两人再干一杯。 “令郎准备何时参加省试?” “哎!——”于健连哀叹一声,将儿子今年参加省试、又如何遗憾落榜的事与赵舒珩一一说了。 “怎么这件事,我从未听闻?”赵舒珩假装疑惑道。 于健连小声道:“此事不宜张扬。省试早已放榜,如今也不可能再按旧的名册来补录,若是宣扬开,怕天下学子哗然。” 赵舒珩点点头、深以为然,未了叹息道:“可惜了令郎,只能再等三年了。” 于健连也遗憾摇头,两人再次碰杯,赵舒珩好奇道:“不知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 于健连察言观色,凑近了些,小声道:“刑部查了许久,说是礼部员外郎调换了公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