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9章 形势乐观 (第1/1页)
杨烜明察秋毫,陈虹虽与他私交颇笃,却也不敢欺君,只得老实讲道:“暹罗国内华人势力很大,华商控制暹罗经济贸易,影响暹罗政局。 “我国征服交趾时,明乡人纷纷起而响应革命军。暹罗担心境内的华人效仿明乡人,限制华商贸易,有些地方当局甚至试图驱逐华人出境。至于暴力仇杀,暂时还未出现。” 资政院议长杨国琛叹道:“越南是儒家文化国家,故能被我国同化。真腊、暹罗已在儒家文化圈之外,就算我们征服了他们,又何以统治他们?” 陈虹对道:“郑信是华人,尚能统1暹罗。要不是他后来精神错乱,吞武里王朝也不会昙花1现。郑信白手起家,尚能统1暹罗。我们兵强马壮,又有何不可?” 暹罗即泰国,当今的曼谷王朝从吞武里王朝手里继承了1个完整而统1的暹罗。曼谷王朝奉行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 1个冷知识是:在风云突变的世界近代史上,暹罗长期保持了独立的地位。不管是在殖民时代,还是2战期间,暹罗都随时准备变换阵营,借此艰难保住了独立地位。 哪怕是2战时期凶残的日本皇军,也拿暹罗这棵墙头草没有办法。曼谷王朝也绵延不绝,直至现在仍在泰国有着崇高的地位。 杨烜无意在中南半岛大动干戈,说道:“暹罗与缅甸相邻,我们暂时还不能动它。否则,1旦我们讨伐暹罗,必会刺痛英国的神经。不如先保留暹罗,作为帝国与英国的缓冲区。 “真腊无依无靠,可以派兵征服。此事不宜派步2师去,就让交趾守备师去好了。但要注意速战速决,不能打成持久战、消耗战。 “征服了真腊,暹罗必会恐慌。同时,我们选派使者出使暹罗,要求暹罗向帝国朝贡,并安抚、善待国内的华人。若暹罗不从,我们再另有计较。” 众人听过之后,觉得皇帝的办法更加稳妥、可行,纷纷表示赞同。 由此而谈到外交问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欧洲列强都卷入到战争中,无暇顾及东亚。可以预料的是,战争结束后,英法俄等欧洲列强都将掉头东顾。 现在,英法两国都已派海军来到中国,对中国内战表达出强烈的关切。 英国是老牌殖民强国,在亚洲具有印度、缅甸、香港、马6甲、槟榔屿等殖民地。 法国被“神圣同盟”压制已久。如今,“神圣同盟”已经瓦解,套在法国头上的紧箍咒已经解除。拿破仑3世急于恢复法国地位,在海外殖民事业上颇为积极。法国军舰“富宾”号在吴淞口挑衅革命军,正是这种心态的表现。 克里米亚战争中,帝国以商业自由为借口,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俄军参战数量最多,购买军火也最多。因此,在这场战争中,帝国实际支持了俄国。 英法俄3个传统列强,在国际舞台上最为活跃,也是帝国外交工作的重点。目前来看,帝国与英法两国暂无大的利益冲突,但俄国与满清长期交好,在北京长期驻扎东正教使团。 根据情报局的报告,俄国公使普提雅廷正在与满清秘密接触,试图资助满清对抗帝国。作为交换条件,俄国很可能已向满清的东北、西北提出了领土要求。 至于美国,国内南北矛盾加剧,对亚洲事务兴趣不大。帝国与美国关系很好,将继续支持美国联邦政府,支持废奴派。 另有两个地区,虽说不如英法美俄重要,对帝国利益亦颇有关涉。 1个是日本。黑船事件后,美、中、英、法、俄、荷等国先后与日本签订了通商条约。日本武士将其视为奇耻大辱,开国派、攘夷派斗争日趋激烈。 两大政治派别均从中华帝国看到了希望,各自选派留学生到广州求学深造。帝国支持德川幕府继续统治日本,接纳日本留学生,希望把日本扶植成1个亲中的盟友。 另1个是南洋。南洋地域广阔,国家众多,大多已被欧洲列强渗透,但控制并不严密。譬如婆罗洲,既有荷兰东印度公司,亦有万?土著,还有很多华人社团。 6雨晨当年出使欧美,在西婆罗洲停留了较长时间,在此成立了中华同盟会,成为华人社团的共主。同盟会对婆罗洲的渗透非常得力,已经可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分庭抗礼。 南洋资源丰富,华人分布广泛。帝国以同盟会的形式渗透南洋,重点针对3个地方,即为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 这3块地区,分别形成了万?苏丹国文莱、苏?苏丹国菲律宾、爪哇国印度尼西亚。这3个国家,原本都是满清的藩属国,后分别被荷兰、西班牙、荷兰殖民。 荷兰与西班牙都是小国,对以上3地控制不严。帝国渗透以上3国,在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建立中华同盟会,保护当地华人。 日后,就算同盟会与殖民当局发生冲突,帝国也有把握支持同盟会对抗荷兰、西班牙殖民者。 杨烜总结道:“克里米亚战争,对我们来说,是1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我们抓住了机遇,占领了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控制了琉球。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主要有两个,1是打败湘军,攻占长江上游各省;2是发动北伐,统1中国。在此之前,我们要尽只可能韬光养晦,避免与洋人开战,把1切精力、1切资源用于国内。 “但可以预料的是,洋人1定不会乐意看到1个强大的中国,1定会强行干涉中国的统1。到时候,必有1场立国之战。唯有打赢这场立国之战,我们才能真正的统1中国。 “美国是我们的传统友邦,也是1个后发国家,与我们利益冲突不大,开战的可能性不大。英国重视商业利益,法国重视传教利益,俄国对领土格外贪婪。 “这3个国家,实用中国之大敌。我们1定要努力发展工业,提升国力,日后才有把握打赢立国之战,国人才能扬眉吐气。” 谈完国际问题,再谈国内,话题轻松了不少,众人也颇有如释重负之感。 满清这边,接连丧失了东南各省,也丧失了大量饷源。本就捉襟见肘的满清财政,更加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满清内部政治势力,也发生了显而易见的消长。 彭蕴章**,以道光十5年进士为主,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地方督抚方面,叶名琛、黄宗汉、何桂清、许乃钊、陶恩陪等声名显赫的总督、巡抚,或战死,或投降,或脱逃。南方各省,仅剩1个江西巡抚张芾,算是硕果仅存。 这1榜进士,亦有不少人功名心重,到南方带兵打仗,希望复制曾国藩的成功。但他们都不得要领,接连战败: 工部侍郎吕贤基在皖北被胡以晄所败,投水自杀;左副都御史袁甲3剿捻得力,却被革命军步1师所败,丢失徐州重镇…… 京内,以肃顺为首的肃党,完全压过了彭蕴章为首的彭党;京外,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势力更加得势,成为清廷对抗帝国的救命稻草。 众人对此都很得意,杨烜说:“我军夺占江苏、浙江,歼灭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天下震动。特别是吴淞口之战,革命军打败法军。此为黄种人第1次打败白种人,亦是亚洲人第1次打败欧洲人,举国振奋。 “经此之役,天下人心已变。读书人但凡明白事理,都知道帝国必将推翻满清,络绎不绝地前来归顺革命军。统1中国,指日可待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