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8日子越来越甜了 (第1/2页)
翌日醒来,龙卿神清气爽,早早给自己梳妆的整洁g净,等着沈清茗过来。已是沈家大小姐的沈清茗也醒的很早,见龙卿神采奕奕,稍微放心下来,与她简单吃了早膳,就急急的出门了。 这次她们要去的地方是位于京郊的村落,去探探那边村子的具T情况,以便接下来面见皇上的时候对周围有一定了解。 只是沈清茗心思并不全在那儿,更多是在于龙卿。 今天的龙卿看起来很开心,一扫这几天的寡言沉闷,像以前那样坐在轩辕上赶车,初夏的暖风从远方吹来,带起了她乌黑的鬓角,偶尔还会哼上两句,宛如当初在黑龙镇那样,一切都是那么怡然自得。沈清茗和秋月坐在马车内,还有几位家丁相随,熟悉,却又多了几分陌生。 沈清茗见龙卿难得惬意,便没有打扰她,注视着她雀跃的侧脸,目光越发柔和。半个时辰后,她们抵达了京郊的第一个村子。 这里的村子面貌上与桃花村不尽相同,位于京郊城区附近,考虑到安全,这里大片的原始丛林早已砍伐殆尽,只有人工栽培的绿植丰容。这里的屋舍绝大多数都是砖瓦房,排列整齐的分布在平坦的原野上,人口密集度很高,打远望去,酷似农村,又有点城市的缩影。 龙卿才想起来一件事,发展并非从“一”跳跃至“二”的过程,而是递进式的,在一和二之间还有很多存在,农村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过度,叫做城乡结合部,京郊的村子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这些村子的人家大多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毗邻京城的天然优势,他们进可进京务工,退可下地务农,收入有保障,因此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也b黑龙镇那些农户好。从这些村社的建设情况来看,估计再来十年这里就会被纳入京城的范围,这些人家也会成为真正的京城人。 一行人刚到村子就受到了热烈欢迎,沈清茗和龙卿只好先下车,这个村子的村长携带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走到前面施礼。 “沈孺人好。” “你们认识我?”沈清茗诧异,她的名声已经连附近的村社都家喻户晓了吗? 那位村长挤了挤眼:“现在京郊十里谁不知沈孺人的大名?我等虽生活在京郊,却也是长了耳朵的。” “哦。” 沈清茗点点头。 “孺人今日过来是?”能做村长的人素来JiNg明,见她们一行只有几人便好奇的打听起消息。 “我们就是过来随便看看,想了解贵村的情况,不知乡亲们都有空么?” “有的有的,孺人想问什么尽管问,老夫这就把乡亲们叫来。” 不一会儿,村里话事的男丁都被叫了出来,村长和这一大族的族公站在最前面,还有三位外姓的族公,两边则密密麻麻围满了青壮年,该是这个村的壮劳力,而男人的后方远远的有nV人抱着孩子在张望,并没有上前。 作为天子脚下的百姓,又是旱涝保收的自耕农,眼前的庄稼汉却仍是清一sE黝黑的面孔,身材g瘦——常年风吹日晒使得他们的身T呈现出区别于富人的T态,但好在身上的衣服不见脏W,补丁也少,谈笑间不经意露出的牙齿也反映出他们的饮食情况,牙齿整齐洁白,可见受用的米r0U是不错的。 “我们这儿是吴家村,离京城十里,总共租住了八十户人家。”村长与她介绍。 沈清茗并未看村长,而是看向围观的村民:“乡亲们近年来过的如何?” “很好,日子越来越好了。” 始一开问,大家齐声朗道。 沈清茗古怪的瞥了眼他们,龙卿接过她的话问了句:“什么叫越来越好?” “每天有r0U吃,有米吃,也无有什么病灾,村里都挺好的。”村长乐呵呵的笑答,又卖乖的引着她们到周边去看看。 沈清茗和龙卿自然不会拒绝。 “……是么?” 龙卿象征X点了点头,遂和沈清茗跟着村长往村子的农舍走去。 龙卿边走边观察这个吴家村,农田约有两千亩,一半休耕,一半种植了牧草,上面还可以看到放养的牛羊。放牧的村民见了她们一个两个面容带笑,问到日子如何都只道是“就那样吧,很好。”她们又随机挑选了几户人家进行家访,却见房屋都收拾的gg净净,看着确乎国泰民安。 “孺人有所不知,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亩产年年创新高,今年张大人私下找了几个村变革,我们村有幸搭上了这趟顺风车,年初的那会儿凑钱买了一批牛羊,现在养了三个月,长势极好,出栏的时候人人有r0U吃,亩产还能再创新高。” 见她们只是巡视土地和牛羊不做声,村长便自顾自的给她们介绍起来,又领着她们去到养殖牛羊的围栏。沈清茗检查过牛羊的生长情况,确实养的挺好,数量也有点超乎寻常了。 “那你们觉得轮作后亩产能达到多少?” “三十石吧。” “三十石!” 沈清茗向他确认。 村长拍着x口:“平时就十五石左右,但今年养了牛羊美田,牛羊吃得多,拉的也多,土质都是又黑又肥,这一轮过去亩产三十石不成问题。” “这么厉害,你们也合资了?” “可不是嘛。” “你们共多少户合资?” “七十户,本家凑了差不多十万钱,又从张大人那儿借了二十万,现在养了五十头牛两千只羊呢。” “规模很大呀。”龙卿心下一跳,也就是平均每户一头牛和三十只羊!而且张大人已经开始放贷了?这些疑问都被她有意隐匿下来,继续问那位村长:“这边的牛犊羊羔市价如何?” “牛犊八百文,羊羔一百文。” “这么便宜?” 龙卿和沈清茗咋舌,回头看了眼随从的家丁,敏锐的发现他们神态有点犹豫,心下一沉。 “是张大人帮我们购置的,b市面上的便宜。” “那你们借钱要给多少息?” “一百分七,还别说,我们都没借过这么少息的贷哩。” 说起张大人给出的利息,乡亲们全在一个劲的称赞,在利息普遍十分二的行业规矩中,一百分七是相当的低,龙卿的主张是利息不能超过二十分一的,一百分七勉强能接受就是了。 “你们村和张大人的关系如何?” “没什么关系,是张大人怜悯我们。” “你们村的条件b别的村差吗?” “是京郊这一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