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折子七 来客 (第1/2页)
来客 眨眼间,李云父子已在赵家住了半月光景。徐全身体硬朗许多,虽不能干重活,倒可以不时去当铺帮携收拾。而李云自上回外出过一趟,那一个意犹未尽,随后数日多是往外走,每每收获颇丰,直笑此处是个大宝地。因家中无人,两个半大的孩子就让王婆婆看顾,平日给当铺送送饭,充当半个跑腿伙计。 赵明旭去哪儿都要带着白旭,二人几乎形影不离。常常赵明轩在当铺外做功课,白旭就在一旁描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字不像字画不似画,看得人直摇头。伙计高子最爱逗弄他俩,寻日将宣纸一收,裱成一幅“字画”挂到当铺的墙上。那日赵当家的就站在字画前看了半晌,忽的就免了赵明轩两三日的功课。 只可惜往后数日阴雨连天,两娃儿岀不了门,唯有待在家中。 雨顺着屋檐滴滴答答地下,屋内略微暗沉,俩娃儿就趴在窗棂前数着水珠儿。雨滴打在庭院一个旧瓷罐中,涟漪一圈追着一圈,荡漾着散开。不知谁先学着蛙叫,然后一声搭着一声,此起彼伏。霍的蛙叫就停了,随之响起孩童嬉闹声,脚步哒哒作响,凌乱而欢快。后来雨稍作停歇,整个庭院坑坑洼洼满是小水坑。小手就拖着小手,两双赤着的脚在水坑上跳,水花渐得越高,嬉笑声越是响亮。 李云正在房内给徐全施针,听见打闹声就出来瞧瞧,但见两个顽童挽起的衣衫下摆早已耍得湿淋淋,顿觉好笑好气。刚叮嘱二人莫要着凉了,门外就传来了敲门声。赵家人人情往来不多,平日更是鲜少来客。现下徐全扎了针不宜下榻,李云便去应门。门一开,竟是个熟人。男子披着蓑衣,一手牵着马,一手拿着的斗笠还往下滴着水,想必是日夜赶程又遇天公不作美,雨水淋了半身,有些狼狈。 李云大吃一惊:“你淋雨了!” 男子先是看他一眼,抖抖斗笠上的水,不吭声。 李云晓得这是在生闷气,上前就给他卸了湿漉的蓑衣,嘴上先数落:“下雨了还不晓得躲雨!几岁的人了、不如三岁孩童聪明!”摸摸身上衣物,还算干爽,这才饶了他。可说了半天对方都没回应,李云瞄了他一眼,见对方那双乌黑的眼一直盯过来,嘴角终究压不住,笑着揶揄:“可想我啊?” “不想。” “那可想知道我想你不。” 对方又不吭声。 李云一边拴着马,笑哼道:“不告诉你!”如此说着,牵着人进屋去了。 白旭率先瞧见人,怔了怔,却是看了赵明轩一眼,再喊来人:“爹!” 赵明轩亦认出曾有一面之缘的来客,于是规规矩矩候着,那双眼目不转睛地打量来人,想是弟弟日后也这般好看的,念头乍起,便止不住笑。 白家三口子相聚一堂,赵家就真住不下了。李云自觉叨扰多日,准备收拾收拾去客栈住店。住店多有不便,赵家欠着李云莫大恩情,怎肯让他受委屈。商量一番,王婆婆拿主意让李云两口子住到了家中来。 午后细雨纷纷,长辈都去忙活,俩娃儿倒是闲下来了。白旭坐在廊下的小板凳上发呆,赵明轩蹲在旁边,雨帘叮咚,可弟弟却不陪他数水珠儿了。赵明轩见他兴致不高,就哄道:“弟弟,等雨停了,咱俩去挖曲蟮可好。让阿爷做两条鱼竿子,我们钓鱼去!我们城里的河鱼多得嘞、又大又肥!” 白旭斜睨他,许久了才说:“赵明轩。” “嗯?” 白旭不再说话,庭院望去,灰蒙蒙的天似有下不尽的雨。 “这雨何时要停了呢。” 赵明轩答:“快了、很快就停了的!” 少年不识上 哺食时候,赵明轩到王婆婆家唤人,回来时奇奇怪怪的,时不时挠挠头,一副困窘样。一直到睡前,白旭在床榻上等他吹灯,怎知赵明轩站在灯火前发愣,好容易回过神,扫了白旭那脸容一眼,又开始挠头。白旭觉得他傻乎乎的,等了片刻就催他。 “弟弟、”赵明轩指头挠在烛台边儿上,支支吾吾说:“你可见过人亲嘴啊?” “见过呀。” “当真?谁、是谁呀?” “你没见过么。”白旭不答反问。 赵明轩继续挠头,匆匆吹了灯,摸到床榻上来。纱帐垂下,他辗转再辗转,最后侧过身在漆黑中拉住白旭的手。 “我瞧见了。”嗓音低低的,好似在说悄悄话。“你爹爹、在、嗯。”凑上前,弱弱地说:“亲嘴。” “你没见过么。”白旭又问。 “我爹爹他们、不亲嘴的。” “你没见过,怎么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