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学会了如何在失望中温柔(11/100) (第1/1页)
人生总是会有很多失望的瞬间。 像是你准备很久的考试,却在成绩公布的时候发现结果不如预期;或是你暧昧了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却发现你放在心上的他,其实早已心有所属。 当结局让我们失望透顶时,我们通常不会对自己温柔。 我们会懊恼、气馁,不断的检讨自己:为什麽这次我没有更早准备考试、为什麽我准备的告白台词不够感人、为什麽拥有读书天分的人不是我、为什麽他喜欢的人不是我。 有太多的为什麽,让我们无法对自己温柔。 因为检讨别人会毁掉一段原来美好的关系,会让回忆有了裂痕,所以我们倾向检讨自己,让自己去背负所有不美好的归因。 我曾经对自己,对他人,也对世界感到无b失望。 我第一次明白,原来努力所收获的不一定是丰硕的果实。我们得到的可能是腐烂的果子,上面的蛀虫彷佛在嘲笑我们的无能为力。 蛀虫可以是别人,可以是世界,但不能是自己。 虽然对自己落井下石好像可以轻松一些,因为你可以和其他奚落你的人站在同一边,冠冕堂皇的说,看吧,我就知道你不行。 你不需要为自己的处境据理力争,你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嘲笑自己就行了。 我跟大家是一样的。我也看不起这个拚尽全力但一无所获的自己。 所以我不孤单。 我们都是害怕孤单的人们啊。所以与其孤身去扞卫很努力的自己,我们宁可和那些看自己笑话的人同流合W。 我们都太脆弱了,对吗。 因为害怕与全世界为敌,所以我们选择抛弃自己。 抛下那个过度努力的自己。 说到过度努力,我想分享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周慕姿心理师写的《过度努力》。 里面有一段话我感触特别深。是这样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自己一点、一点地交了出去,用来交换Ai、交换不被责骂及鄙视。希望被接纳,或是希望能在这个世界上获得一点位置,能够生存、能有一点喘息的空间。就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勉强自己,也丢失了自己。 而自己,原本又该是什麽样子?我们还记得吗? 好尖锐又深刻的问题。是啊,当我们与其他人对着那个跪坐在地的自己冷嘲热讽,时间久了,我们再也看不清自己的脸了。 是喜是悲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那张脸愈发的模糊,那个人好像不再是自己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要把自己找回来的方法,首先就是要学会在失望中仍对自己保持温柔。 不一定要是物质上的犒赏,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心理学有一个很有趣的效应叫做「标签效应」,指给别人贴上标签後所产生的效应,也包括自我认同。 我们都应该为自己贴上温柔的标签,温柔其实是一种极为强大的特质,我们都说以柔克刚,我相信你的温柔一定也能够为你抵挡整个世界。 我所认为的温柔,即是不论遇到什麽事,都能用力接住坠落的自己。 愿我们在失望中,都能成为自己温柔的後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