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战争名人传 第一部_第三十话 薛仁贵和薛平贵 大唐名将 傻傻分不清!(614年-683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话 薛仁贵和薛平贵 大唐名将 傻傻分不清!(614年-683年) (第1/1页)

    说到薛仁贵总是很容易联想到薛平贵,就是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传奇故事,这里先厘清一下,因为在下年纪轻轻的时候,也曾经犯下这个历史错误。

    另外薛平贵只有出现传奇,或者野史,没有在正史出现过,不过年代也是唐朝,不过稍微晚一点,估计大概是薛家延续的传奇故事,很多野史,传奇,大都是参考正史人物衍生出来的,没意外,薛平贵也是从大唐名将衍生出来的英雄人物,这里先不提了。

    薛仁贵,历史有记载的名将,唐高宗时期,非常重用和信任的大将军,身家背景是市井小民,不是名门後代,或者权贵一族,我想就是这一点,才会引起一般人民的崇拜,毕竟平民成为大将军的奋斗史,是非常激励一辈子只能耕田捕鱼的贫苦小百姓。

    史书记载,少时贫贱,以种田谋生,直到有次,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下令远征高句丽,薛仁贵在老婆的鼓励之下,决定从军,这老婆真是有眼光,难怪民间流传「成功的男人背後,总有一个伟大的nV人。」

    按造保守的农家子弟来说,老婆只求老公安安稳稳在家,不要偷偷找野nV人,就心满意足了,很少直接把老公送去战场,要是老公战Si,自己不是要守寡了,在那保守年代,要重新找老公,真的非常有难度,所以估计,不是他老婆早就看老公不顺眼很久了,就是对老公非常有信心。

    高句丽在韩国的历史记载,是非常有野心和侵略的国家,在当时韩国有三个b较大的势力,高句丽、新罗、百济,其中就以高句丽领土最大,武力最强,若不是惹上大唐,大概有机会一统当时的韩国。

    大唐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时候,是唐太宗时期,可惜这时候得唐太宗因为年老还有当时身随身边的名将,不是老迈就是逝去,所以不像壮年时期这麽勇猛,打的太过保守,错过很多时机,最後只能撤退,虽然高句丽的历史把这一战大大美化,但事实上,大唐第一次东征时已经把高句丽的军力和势力消耗很严重,并且趁着攻打的时候,把当时的韩国地形和敌人的情报研究很透彻,导致高句丽灭迈向灭亡的道路。

    如果当时高句丽不要盲目被虚假的胜利迷惑,而是乖乖道歉,然後跟邻国修好关系,大概可以维持更久的寿命,没有利用

    胜利求和,真的很可惜。

    而薛仁贵就是在这一战打出名号来的,由於位阶很低,所以薛仁贵知道,必须打的勇猛无敌,才能有机会爬上去,就在一次历史记载,唐军攻安地,郎将刘君昂为敌军围困,薛仁贵救援刘君昂,斩敌将首级,系在马鞍上,震慑敌军。

    短短几句,就可以在脑海中产生战神的影子,再加上特别打造得白sE衣甲,手持方天画戟,腰间别着两张弓,於万军中所向披靡!

    想一想,这在唐太宗这位百战沙场的皇帝,有多大的震撼。

    附带一提,这一身战甲武器,都是薛仁贵自己掏腰包打造的,依照农民的薪水,大概是老婆把身家财产都押出去了,

    可见对老公的信心何其大,所以薛仁贵能打出天下,背後那为隐藏的人物,绝对不能忽视。

    高句丽之战,唐太宗最高兴就是能挖掘这位战场明星,我想唐太宗一定非常高兴,大唐终於有新生代的超级名将的诞生了,虽然这次没能毁灭高句丽,但是往後的历史,高句丽的灭亡,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回去之後,唐太宗就好好把他留在身边,专心培养这位明日之星,让他能保卫他Si後的大唐盛世。

    当然史书也有记载唐太宗对薛仁贵的高度评价「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短短几个字,就把薛仁贵的地位提高到超级牛人的等级了。

    说真的薛仁贵农民出身,一身高强武学,不知道跟谁学,也难怪民间流传着仙人指导的趣味故事了。

    我想薛仁贵是属於天才型的吧,可能有空手打过老虎的事蹟,不然他老婆怎麽会对他这麽有信心。

    唐高宗时期,最有名的事蹟,三箭定天山。」,薛仁贵的S箭技术非常高超,唐高宗就曾经对他考试过,史书记载,「朕闻春秋时代养由基百步穿扬,一箭能S穿七重铠甲,千古传为神技,Ai卿试叠五重铠甲一S如何?」

    只见薛仁贵拉弓S箭,一箭就S穿五甲,高宗再出征前这样的举动,其实就是要激励士气,并且对薛仁贵

    非常有信心,史书记载,唐高宗震惊,然後命人取更加坚固的铠甲赐给薛仁贵。

    後来在征讨铁勒的时候,铁勒猛将钱来挑挑战,薛仁贵应声出战,连发三箭,SSi三人,震慑敌军!

    先声夺人後,接下来一连串军事行动,终於平定铁勒,薛仁贵也这时候娶了异族nV子,这一段大概就是代战公主的由来吧!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这是当时士兵对薛仁贵最高的诗歌评价。

    晚期薛仁贵的官途不太平顺,接连几次失败的军事行动,薛仁贵被废为平民,说实话,其实有人扯後腿、陷害,

    这一段民间故事很多J人都在这时期出现。

    直到大唐又被邻邦侵略,薛仁贵再度被想起,然後将功赎罪,只能说皇帝太现实,社会太黑暗。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病逝,享年七十岁。身故後,朝廷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还特别制造灵舆,护送遗T归还故里。

    薛仁贵一生大起大落,浮浮沉沉,充满太多戏剧的元素,难怪直到现在,电视影剧,薛仁贵总是受到观众的喜Ai,

    只是可惜的是,电玩方面,关於薛仁贵的题材,好像都没有,实在是有点遗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