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章尽心而已 (第2/2页)
上什么好日子,到教坊就过得更苦,天可怜见能让你找到她,就让她过两天好日子吧。” 闻绎没有回头。 沈府书房。 沈家侍卫在教坊扑了个空,只好回来禀报:“主人,目标突然不见了。” “不见了?” 沈戒奚心下不安,竟将紫檀狼毫生生折断:“你先退下。” 这孩子到底是谁?真遗孤还是假棋子? 是否有人知道了当年谭家灭门的真相,故意寻一个貌似故人的孩子试探于他? 还是说这本是谭家最后一点血脉,被人发现后救走了? 不管那种可能,那都是冲着他来的。 背后的人想做什么?究竟用意何在? 帝王多疑,若有朝一日元武山得见此nV,会不会怀疑自己当年擅自放过谭氏遗孤,或者私下谋划其他? 想到这个可能X,沈戎奚心绪不宁,一阵惊悸,额头冒出层冷汗。 他不要名声,牺牲亲人,甘作帝王手中刃,多年下来才有今时今日的权势地位。 只要武山帝一见到红玉,就全都毁了。 不论这孩子是什么身份,她必不能活着。 无非是再杀一次。 院内,沈戎奚叫来一队护卫:“你们是我沈府最JiNg锐的力量,我有一件事要你们秘密查访,无论天涯海角也要帮我办到。” 说着庭院四周十余卷轴缓缓打开,竟是一位少nV从十岁到二十余岁的画像。 沈戎奚指着这些画像:“看到这画上的nV子了吗?我要你们提着她的头颅来见我。只要有五分相似,一颗头便赏二十金。只是要隐秘些、周全些,别被人查到你们身上。明白了吗?” “是!” 红玉扮做男装,压低声音,抹黑脸颊。自北向南,从瑶城而下,先过禹州。 纵然一路风餐露宿,换成碎钱的盘缠也所剩无几。她必要在禹州找份生计过活。 禹州城墙巍峨入云,青砖厚愈三尺,风吹雨打下石墙包浆,莹润发亮。 “看着倒是很新。”红玉发现城墙十分厚实。 “这城墙建了不到二十年,是云麾将军秦一杭守城时所建,砖块混着糯米做成筑城条石。”排在后面入城的中年富商接过话茬。 秦一杭正是小怜姐的爹,红玉有些好奇:“为什么要用糯米筑城?” “大家被饿怕了,于是用尽一切方法攒粮。每条青砖都是此城最痛苦的回忆。小兄弟不忙便听我讲个故事吧。” 商人被触发了久远的回忆:“三十年前禹州是个大灾年,北风紧,蝗灾生。农人们难从地里刨食,拖家带口地逃荒,一路颠沛流离想去临州谋个生路。我们一家七口往前赶路。四处都是人,我爹一时没注意,nV儿就不见了,但家里还有六口人呢,寻不到便也不再寻;祖母T弱乏力奄奄一息,也只能丢在半路,毕竟还有五张嘴,管不了便不能再管。七口变成五口,五口又变成三口,家家如此。” 那场景如在眼前,红玉喃喃道:“真是人间惨剧。” “这还没完。”商人接着讲,“蜡h的尸T躺在光秃秃h土上,旁边连颗草根也没有。好容易近了,临州城门的吊桥却无论如何不肯放下来,到处饥荒,城内人尚且自顾不暇,又如何能把流民放进来呢?有人绝望地看不到生路,猛一头扎进护城河;有人一瘸一拐地沿着原路返回去要给老子娘敛尸,Si也要Si在一处;有人直接疯了,游到对岸城墙下要叩开城门,却被守卫乱箭活活SSi。” “他们怎能这样做!”红玉被义愤的火苗点燃,“纵然不开城门,却也不应伤人。禹州、临州、徽州、青州相近,何不多城驰援分散安置?百姓是天下的百姓,竟要因一墙之隔活活饿Si吗?” “小兄弟天X良善!”富商未曾想红玉竟有此言,轻叹道,“可惜有些人是不把人当人的。正因这场大灾,禹州百姓十去七八,幸存百姓的饥饿感也深入骨髓了。是故秦将军筑城时,大家强烈要求藏些米在砖里。哪怕再有天灾,也总有一丝希望。” 红玉听得入迷:“对百姓而言,粮就是命,要保命就不能饿啊。” 说着肚子却叫起来。 富商一笑:“小兄弟,你听我说了这许久,想必也饿了。我与你说话投缘,不如今日我做东请你尝尝我们禹州的馄饨。” “岂能无功受禄?”红玉笑道,“俗语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于渔。我本是来禹州谋生,若您知道有哪里缺人手不妨指点一二,我就感您大恩了。” 富商看红玉口齿伶俐,进退有度,说话也带些文气,不禁心喜:“小兄弟,我是个生意人,开些酒水珠宝铺子。我看你生得灵巧,不如便在我这里做活儿吧!” 红玉施礼:“如此多谢您了!” 有份生计便是自己立世的开始。 她已走在自己选的道路上,也愿小怜得偿所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