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_洪仲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洪仲平 (第2/2页)

方哥说了,这叫借刀杀人。”

    ,看来他才是方铭泽整个布局的关键。

    从西湖会出来的路上光线不好,简思掏出手机来当做手机用,却见鸿博网客户端探出消息提示:“萧山第一招商引资项目亏空,多家银行200亿贷款被套牢”。点开页面,数据充分、资料翔实的特别报道已经被全文刊载,署名“洪仲平”,点击率已经过十万,跟帖上千——在仅仅两小时内。

    国内媒T发表重要文章时习惯于使用笔名,b如常常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社论的仲祖文、钟轩理、钟政轩,分别传递着“中央组织部”、“中宣部理论局”、“中央政法委”的声音,而“卫民康”则代表原卫生部。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人民日报考察时,也曾经风趣地说要向“何振华同志”问好,其实何振华是“如何振兴中华”的谐音。政策、思想的层级化传递,常常让受众有封闭与机械化之感,用笔名发表文章,直接面对公众,具有更大的宣传半径和宣传效果,更帮助主T向外界直接宣告了态度。

    鸿博网的社评部侧重于专题调查式报道,记者们各自围绕选题撰稿,即便引发争议也能解释为个人观点,将网站本身剥离出去,这种规避风险的做法是其作为极端意见发布平台存续的关键。

    尽管副总编要求她不要参加选题会,亦强调不会让她在稿件上署名,当并未说过会以社评部的名义刊发这篇稿子,而且前所未有地选择了“洪仲平”的笔名——鸿博网重要评论。这无疑意味着向以郭楚平为首的萧山省政府公开宣战,即便其母公司博之传媒也不会坐视不理,副总编这是要g嘛?

    原本以为把稿子交出去便能求得平静,无论对王谦还是对方铭泽,都能说一句问心无愧——作为下属,她完成了前辈的遗志;作为nV友,她客观上提供了党争的助力。副总编将稿子以鸿博网的名义刊发,显然是将之视作孤注一掷的筹码。可按照李天奇今晚的说法,方铭泽的目的显然不仅限于揭开万通项目的遮羞布,他还有更加重磅的消息留在手中,只待萧山省政府应对乏力时予以致命一击。两者目的能否实现,关键还取决于萧山省政府如何应对。

    没人会天真地以为郭省长能够走到今天这步靠的是运气与背景,从郭楚平的履历看来,他的执政风格偏向于大开大阖。无论是在水利厅里主持项目建设,还是在上川市刺激经济发展,平均五年一个台阶意味着他在每个岗位上都有足以服众的政绩,在政府机构臃肿,各种规定层出不穷,行政效率极低的前提下,这意味着“挡我者Si”的杀伐果断。

    想到这里,她直接站到了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生生拦下那辆准备绝尘而去的出租车,拉开车门,不待司机抱怨,便大声吼道:“去博之传媒大厦,快!”

    编辑部里灯火通明,值班的技术人员忙得脚不沾地,努力消除因骤升的访问量造成的系统冗余,编辑们也没闲着,一个个紧盯着电脑屏幕,密切关注论坛动向,及时删除过激言论。公关部的负责人正面sE严肃地坐在副总编的办公室里,见是简思推门进来,这才转过身与副总编交换了眼神,默不作声地起身离开。

    “小简,你怎么来了?”与其他人紧绷的状态不同,副总编的样子看起来很轻松,仿佛鸿博网编辑部里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等不及电梯,她刚刚是一路爬楼梯上来的,这会儿还上气不接下气,说起话来也断断续续:“我,我看到推送消息了,还,还有笔名……”

    “哦,今天选题会通过后,交给编辑排好版就直接发表了,没来得及提前通知你。”

    “不,我不是说这个,”原本渐缓的气息又急促起来,简思急着表白自己并非计较琐事,“撰稿人是‘洪仲平’……”

    “这是编辑部全T成员的意思,”副总编笑着解释,完全不像正处于全省政治舆论风口浪尖的样子,“当然,尽管不署名,我还是会负责到底。”

    将白天选题会的情形说给她听之后,副总编叹了口气道:“如果王谦在世,肯定不愿意这篇文章被修改、阉割之后只剩下模糊的隐S与猜测。以前每次都是我让他收敛锋芒,如今,就让我替他了此遗愿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