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暗炼 (第2/2页)
起。最后被人强行拉开,他还在空中挥拳舞腿,像一匹炸毛的狼崽,企图用自己的獠牙吓退敌人。 “你真卑鄙,居然耍阴招!打不过就用牙咬*!无耻!”他越说越急,整个人气得通红,呼哧呼哧地喘着气,颤抖着一只手指着我的鼻子,另一只手攥着身后那个男人的衣袖。 他穿着一袭杏黄色的袍子,衣襟袖口绣着精致的凤凰图纹,发髻束得一丝不苟,面若冠玉,眉眼间浸染着宠溺的笑意。夕阳落在他身上镀了一层柔软的光辉。他摸着姬发的头,安慰他。我听着姬发喊他哥哥,语气中满满都是委屈和撒娇的意味,那个男人弯下腰蹲在姬发的面前捏了捏他俏丽精致的鼻头,告诉他来者是客,身为主人不可以失礼。 我望着他们,有那么一瞬间的失神。姬发被老嬷牵走了,忽然一只温暖的手落在自己头上,轻轻揉了揉。我抬头,对上一双如沐出风的双眼。 “有随行的侍从吗?”他看着我,温柔地笑笑。 我有些别扭地撇开他的手,他不觉尴尬仍是面带微笑,自然地收回手。我压着眉头瞄他,过了许久摇了摇头。 “我一会儿派人送你回去。路程遥远,先随我回去,挑些口粮备着吃。” 心头一股暖流涌现,这种前所未有的陌生感让我的大脑突然一片空白。 “你是谁啊?”我小心翼翼问道。 “我是西歧的世子,姬考。” “那你······你知道我是谁?” 他看着我突然笑了,不知是我哪句话逗乐了他。 “我知道你是北伯侯的小儿子,但是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你愿意跟我说吗?” 我拍了拍胸脯,一时没收力碰到了方才受伤的位置。 “我叫崇应彪!”或许是虚荣心作祟,我想了想,补充了一句,“我是父亲最厉害的儿子。” —— 殷商来信,王下令,命四方诸侯送质子入商,三日后随大军回朝。 至今,父亲的话至今仍清晰在耳。 “彪儿,三日后你便随军入商。从今往后,你便是殷寿的儿子,也是众质子中的一个。“那是我印象中父亲第一次叫我彪儿,没成想也是最后一次。 旁人只是看着,无一人站出来请求将我留下,即便这是徒劳。王的命令是悬在人脖子上的一把弯刀,若有人想尝试抬头反抗,最后往往是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我鲜少在父亲面前表露心中积怨已久的委屈和不甘,平日里我几乎见不着他,更别谈和他说话。但此时此刻,泪水如暴风后的骤雨,打碎了我最后一丝体面,我跪在地上一遍遍地磕头,直到被侍卫架住手脚,明明结果已尘埃落定,但我还是歇斯底里地质问父亲。 “父亲,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明白,为何您从不肯施舍我一点点的温情,哪怕不及兄长们的万分之一,我也知足了。我一直以为,是我不够努力,比不过哥哥们,所以您才看不到我。” “您在决定质子人选的时候,有过一丝犹豫吗?” 一个愿意自欺欺人,一个不愿假意掩饰。 “还是您毫不犹豫就把我如草芥一般随意弃了?” “你是五月初五出生*,你母亲,十月怀胎孕育生。幼小生灵见天日,母体却鞲疾早亡。我体谅你母亲,感念她早去,当初没有生儿不举已经是你最大的福报了!” 鸟雀散,朱玉碎。父亲的话如碎了的珠串一般散落在地,掷地有声,字字珠玑。 北地的冬季来得突然,离开那日风雪交加,马蹄落在厚雪里发出熟悉的咯吱声。漫天飞雪遮住了前路,也尘封了我的后路。我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城楼,前来送行的人寥寥无几,入商为质又不是行军出征,不需要夹道相送。雪落在瘀伤上很快消退了去。 —— 在北地的时候虽然衣食住行不曾缺过,却好似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泥潭沼泽之中。质子营中生活清苦,常年随军出征,途中环境恶劣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我却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尝出了点甜头。跟一众质子同吃同住,习武练剑。当初他们说的是对的,我天生就是个练兵打仗的奇才,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身边不乏追捧我,做我跟班的质子,而我恰恰享受这种众星捧月般的感觉,甘之如饴。尤其是在我听闻姬发是作为太子妃入商为质的时候,简直大快人心,我仿佛看到了后半生,能永远拿这件事,指着鼻子嘲笑姬发的快意模样。 我与他自幼时结下梁子,在营中也是水火不容,每次撞上都是一场唇枪舌战,更甚时便大打出手。太子殷郊随我们一同入质子营生活,起初我感他是个将才,对他还有几分另眼相待,可他是个护短的家伙,不由分说是站在姬发那边,同他一起对付我。营中几乎以我和姬发为首,分庭抗立,这样的局面,持续了数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弃子于寒夜,唯余薄衫裹挟入眠。那日深夜,我照常被梦魇惊扰醒来,见营中寂静,只听见此起彼伏的酣睡声。我走出营长,忽闻水声,循着声音在一角落里发现了蹲在地上洗衣服的苏全孝。我对他印象不深,打过几次照面,他生着一张娃娃脸,逢人都是笑吟吟的。 “大晚上,不睡觉,躲在这洗衣服?” 他闻声抬起头,额间碎发扫了扫眼角,一双手浸在凉水里红得快要发紫。 “我夜里盗汗,里衣都湿透了,屋里头大家都睡熟了,我怕吵醒他们。” 我怀疑地看他,问道:“夜里这么冷,你还能出这么多汗?” 他挠挠头,一脸憨笑,回道:“我天生体热,在家时就常常这样,那会儿都是娘亲为我洗衣裳。”他说着,仿佛陷进了美好的回忆里。 他最后一句话让我心里头莫名感到不爽,于是便故意刁难,脱了里衣扔给他。 “既然你这么勤快,把我的也一道洗了吧。” 原以为他会拒绝,没想到这傻小子竟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诶,你这衣服怎么都破了?” 我无所谓地插着腰,道:“行军打战,磕磕碰碰很正常,有什么大不了。” “我替你补补。”他说着,不知从哪掏出了针线。 我震惊地看着他,“穿针引线,缝缝补补都是女人干的活,你一个男人怎么会做这个?” “在家时,我看过阿姐给我绣鞋袜,学的。”他嘿嘿地笑了声,专心致志地穿着自己的针线。 我从未见过这种单纯到近乎痴傻的人,苏全孝那张稚嫩、总是眉开眼笑的脸浮现在我脑海中,我常想,这么天真的人,在这个残酷的世道上该怎么活下去。以至于许多年后,每当我忆起苏全孝,他“轰”地一声跪倒在冀州城下,绝望地嘶吼着,劝城中多年未见的父亲投降,与其说是劝,不如说是祈求。我总是会恍惚,仿佛那个人不是我认识的苏全孝。数万支利箭落在他的身前,是抵死不降的誓死决心,也是城外弃子的行刑令牌。雪落在他身上,仿佛要将他彻底掩埋,透过他的背影,我好像看到了自己。 他毫不犹豫自戕于城下,在那声绝望的哀鸣中,我不忍再看。再睁眼时,只见鲜血浸红了他身下的白雪,在一片银装素裹中显得格外刺目。 那个说自己体热的少年,永远倒在了冰天雪地里。 *这里和郊通发达的那一篇有联动 *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所以常常会把那天出生的孩子遗弃或是杀死,古人虽然渴望儿子,但是更怕儿子弑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