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程篇3(重修) (第1/3页)
程篇3 出院后,程予今辞了职。她身心俱疲,暂时已无力应对正常的工作。她悄悄换了住址,靠着不多的存款支撑,生活缩简到只剩两件事:疯狂地查阅一切可能与徐李两家、法律漏洞、境外追逃等相关的资料,然后,便是焦灼地等待那个几乎不可能有结果的案件进展。 她每一次踏入派出所,每一次拨通负责此案的警官的电话询问案件进展,得到的永远是那套标准化的官方回复: “案件正在依法调查中,有进展会第一时间通知您。” “请您耐心等待。” “相关情况涉及侦查秘密,不便透露。” 她的报案、她提交的证据和供词,像石沉大海。 她不Si心地刷着网络,网上没有任何关于自己被绑架的新闻或者官方通告,也没有那起健身私教被杀案的新消息,甚至于原本的透露谋杀细节的文章和评论也都消失了。 她之前也尝试过在网上发爆料文章,要么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被删除,要么只有她自己可见。 出院这些天也没有等来预想的威胁或谈判。 这种彻底的、傲慢的无视,终于让她彻底明悟,自己唯一的武器就是司法系统和舆论,而这两样都已经被他们控制。而自己一个失去了所有武器的普通人,毫无威胁可言。自己和他们根本不在一个阶层。自己连被威胁或贿赂的资格都没有。就像人不会特意去和脚边的蚂蚁谈判或恫吓一样,他们只需要轻轻一脚踩下去,或者根本不需要踩,蚂蚁自然会在下雨天消失。 “叮铃。” 门铃声打断了程予今的思绪。她起身走到门前,透过猫眼望了望,是父母。 她打开了门。 “爸,妈,你们怎么来了?”她侧身让风尘仆仆的二人进屋。 父母在客厅坐下。父亲一脸凝重,母亲满脸担忧。 父亲没多少寒暄便直接切入主题,他的声音带着忧心和疲惫:“予今,我和你mama商量了很久,实在不放心你一个人在这儿。听我们一句,既然已经辞职了,那就跟我们回家去吧,别y撑了。” 母亲立刻附和:“是啊闺nV,回去好歹热饭热汤吃,我们也能照顾你。你一个人在这里,万一.....万一那伙人再来.....” 这样的话在住院期间父母已经翻来覆去说过很多次了,每次都被程予今以要“等一个结果”为由拒绝了。 “爸,妈,”她的声音g涩但透着坚定,“我说过很多次了,我必须留在堰都。这里是案发地,警方调查需要我配合,我不能走。” 父亲看着她,眼神复杂,里面有心疼,还有深沉的绝望。他沉默了几秒,用几近叹息的声音说道: “予今,有些事.....可能永远也等不来你想要的结果了。” 母亲像是被这句话刺痛,猛地抓住父亲的手臂,却又无力地松开,只是低头开始无声地抹泪。 房间里陷入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 程予今看着父母,他们仿佛在这些天里急速地苍老了。父亲一向挺直的脊背有些佝偻,母亲的眼角堆满了细密的纹路。 可是,她怎么能放弃呢?对面是绑架囚禁、背负人命的凶徒,他们逍遥法外意味着更多无辜者可能受害。而且自己更是险些丧命,季瑶也因救自己而身陷囹圄.... 最终,她只是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重复着那句苍白的话:“我知道。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我再等等....就再等等。” 送走一步三回头的父母,程予今关上门,背靠着冰冷的门板,缓缓滑坐到地上。 作为一个被碾碎了所有武器的普通人,她如今还能怎么办? 或许,只剩最后一条路了:外网曝光。联系外国媒T、法国的调查机构、国际人权组织。 这条路结果未知,风险巨大,但她没有选择了,这已是她唯一能做的、最后的抗争。 她开始整理所有的材料:报警回执、伤情照片、健身私教遇害案新闻、她尽可能回忆并记录下的所有细节、时间线、涉案人员的姓名、特征.....还有李家的企业,以及她推断的徐家可能的背景.... 她将这些整理成一份极其详尽的文档。然后,通过特殊方式将文档在x和YouTube爆料,又分别给多家境外媒T和调查机构、人权组织,以及有影响力的大v投稿。最后,她研究了加密邮件和定时发送设置,还有加密聊天软件使用方式。 她投递的稿件大多石沉大海,x和Youtube上的爆料在信息洪流中并未立刻掀起波澜。 然而,几天后,转机以一种她未曾预料的方式出现了。某个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非政府人权组织,注意到了她提交的、细节详实且附有部分证据的报告。他们进行了有限的核实,随后发布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文章,直指某国某省官商g结、权贵子弟残害平民、司法系统包庇罪犯。 “官商g结、权贵后代绑架囚禁杀人案”这个触目惊心的标题,瞬间被几家有影响力的国际媒T和大v转载、发酵。 后果,如同海啸般扑来。 首先是在内网。所有相关词条秒速消失,任何试图讨论的帖子都会被瞬间删除。但与此前彻底的无视不同,这一次,出现了新的声音。一些认证为“法律科普博主”、“社会时事评论员”的账号开始发布一系列主题高度统一的文章: 【理X看待个T事件,避免以偏概全损害司法公信力】 【网络爆料的法律边界:情绪宣泄不能代替事实调查】 【警惕境外非政府组织的叙事陷阱与话语霸权】 【警惕境外势力借个别事件抹黑国家法治形象!】 这些文章并未直接点名程予今,但其指向X昭然若揭。这些文章借用严谨的学术口吻和法理分析,巧妙地将一个受害者的悲惨遭遇,悄然转化为一个需要被“理X审视”、甚至暗指她“别有用心”的争议事件。 紧接着,针对她个人的、来源不明的“黑料”开始在网络Y暗的角落滋生、流传:有人考证出她大学时期曾因心理问题频繁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暗示她JiNg神状态不稳定;有人将她发在外网的视频故意剪辑出情绪激动的部分,配上“演技浮夸”、“叙事逻辑混乱”等评语;有人扒出她曾参与过一个有境外资金背景的环保NGO的线上讲座的中文化视频制作,在其中担任字幕翻译的事,将她与“接受特殊资助”挂钩,有人造谣她在校期间就行为不端、私生活混乱.....更是有人将她开盒,她的照片、曾经的社交账号信息、家庭住址、甚至她父母的姓名和工作单位等,一切yingsi全部暴露在网络上。 这些断章取义、半真半假的“黑料”被包装成“理X探讨”和“合理质疑”,在主流平台大规模扩散,足以让关注此事件的民众心中播下怀疑的种子,悄然瓦解着她可能获得的同情与信任。 她的手机开始频繁收到SaO扰电话和短信,内容不仅有W言Hui语,更有亲友和关心此事的网友的质疑。她因为这些SaO扰身心俱疲,最终不得不将手机调成了静音。 然后,是官方的正式接触。不再是派出所的普通民警,而是来自更高层级、表情严肃的工作人员。他们找她谈话,语气礼貌却暗藏锋芒。 “程予今nV士,你的遭遇我们理解,但你的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