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精神危机 (第2/3页)
l恐怖主义,末世各种矛盾更加容易激化,人也容易失控,假如Truman用枪到处扫射,就非常危险,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所以游艇上的枪支泛滥问题,是应该管控了,有一些人明显不适合持枪,比如Truman,虽然现在是末世,危机四伏,但是格陵兰岛暂时平静,游艇也相对安全,有一些情绪不稳的人,不该再持枪,冷兵器足够防身了。 对于Nick的建议,Truman起初是抗拒的,不过Destiny主动找到了他,慢慢地打开话题,两个人谈了两次之后,Destiny给他一个建议:“可以看看《圣杯与剑》这本书,一本人文学着作,先将魏宁格的书放在一边,暂时不要读了。” Truman末世前读的是社区大学,不过水平足以让他读懂魏宁格的文章,虽然还达不到叔本华的高度,叔本华这样一个着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倒是不赞同自杀,但是他的书看多了也麻烦,尤其是在这种状况之下。 然而仅仅是魏宁格,也已经相当要命,OttoWeininger堪称“世纪末仇恨女性理论家第一人”,是十九世纪末,不是二十世纪末,魏宁格死于一九零三年,是自杀。 魏宁格的那一本《性与性格》,Destiny也曾经读过,大学资料书目,读完之后她并没有愤怒,也不觉得好笑或者是悲悯,只是涌起了强烈的好奇心,假如魏宁格此时在她的面前,她很想给他做一下心理分析,一定可以写出一篇出色的论文。 魏宁格真的是太有意思了,他把那一套偏执狂想升华到了理论的高度,非常抽象,而且不得不说,相当有煽动力,就好像希特勒的演说,“化身为男人的性欲就是女人的命运。女人只有一个目的——延续男人的罪,因为一旦男人战胜了自己的性欲,女人便会消失。女人就是男人的罪,男人极力用爱情去赎罪,男人通过自己的爱欲向女人表达歉意”,还有“女人的爱就是她的同情——它是群体性的表现,将一切都混为一体。女人对男人的‘理解’,不是一种共鸣,而只是一种寻求同情的欲望,是一种没完没了的强求,是一种自私的索取。女人和男人没有关系,而只于男性素质有关,所以女人不能了解男人。” 魏宁格其实就是好像基督教的套路,基督教将世界分为光明与黑暗,天堂与地狱,魏宁格将人性一分为二,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而属于女性这一边的,是混沌、非理性、带有毁灭力的情欲化身,总之是一种未开化的动物状态,而男性这边,则是清晰的、理性的,甚至还带有“无辜牺牲者”性质的,类似荷马史诗之中悲情英雄的角色。 魏宁格是痛恨“女性特质”的,也痛恨女性,他大概是一种心理学层面的“性别分离主义”,要完全剔除自己性格之中的“女性特质”,这种仇恨就好像波黑战争的时候,混血少女割腕放血,想要剔除掉来自双亲之中某一方的血液,让自己成为一个完全的某族人,这种做法在生物学方面的荒谬性且不谈,事实上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危机。 在Destiny看来,魏宁格就是这样,他是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想要定义自身,却一直难寻方法,他对于自己的男性自我,有强烈的怀疑和否定,而他将这种怀疑与否定都转移到了女性身上,通过否定女性,憎恨女性,达到转移焦虑的目的,确切地讲,魏宁格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状,如果他生活在现代社会,是亟需寻求咨询师帮助的了。 而Truman这一阵在看魏宁格的书,努克图书馆里有这个人的书,文字相对浅显,而且特别适合宣泄情绪,然而魏宁格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开枪自杀。 思维发展到如此极端的程度,这样的结果倒也不令人感到奇怪,就好像魏宁格的父亲给他写下的墓志铭:“此石碑下躺着一个在世上不曾寻获内心平静的男孩,当其将己心灵的启示传授之后,在世上已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他不停向有着最伟大思想的死亡国度探寻,最后在一间屋子停了下来,结束了凡间rou体的延续。” 魏宁格的焦虑情况十分严重,他的所谓“心灵启示”,就是强烈焦虑之下的狂热臆想,就好像“通灵术”往往与大麻致幻有关,魏宁格的“天才”与他的严重焦虑密不可分,直到这种“天才”最终结束了他的生命。 而从那之后,Destiny开始大量哲学着作,获得了哲学学士学位,并不是对“双学位”这种荣誉有特别的追求,Destiny主要是对那些哲学家的内心世界感到好奇,在她看来,黑格尔、康德、维特根斯坦等人的一些哲学观点,都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读,尼采就更不用说了,最后精神失常而死,搞哲学把自己的精神世界搞到崩溃,这个也是很有趣的。 至于杜梅英和Heather,这一阵确实关系密切,杜梅英的英语提升之后,她的社交圈打开了,与Heather有了更加频繁的交往,时不时就笑得很甜蜜,有一点像是恋爱了。 杜梅英的情感生活一直比较空虚,她与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